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四柱八链”,扛起现代化“产业担当”
2021-03-28 08:5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是基础。

未来五年,谁是南京的支柱产业?如何打好南京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集聚竞争新优势,南京将培育什么样的未来产业集群?本报带您先睹市“十四五”规划第三篇——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

4大支柱产业:提高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两钢两化”转型升级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消费型城市,到历经多个五年规划建设的生产型城市,再到如今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不断跃上新台阶。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着力建设制造强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提高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两钢两化”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方面,将加快突破整车、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创新与制造体系,促进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

钢铁产业方面,将重点发展汽车、高铁、船舶、电力、油气输送和工程机械等产品用钢,加快发展绿色精品钢和宽厚板等产品,推进梅钢和南钢转型发展。

石化新材料产业方面,推动石化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构建循环发展、绿色低碳、本质安全的现代产业链。支持扬子石化、扬巴公司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关联产品向产业链后端发展,推动南化公司实施新材料转型工程,金陵石化实施“近零”排放方案。

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重点围绕下一代显示技术,构建以面板和模组制造为基础、行业应用为牵引、网络通信和软件信息为支撑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卫星导航与定位、传感器、无线传输、数据挖掘和整合等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培育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发挥行业龙头效应,吸引配套产业集聚,重点发展5G智能终端、系统网络设备、配套软件、应用服务等产业,构建5G产业体系。

8条重点产业链:力争1条规模达万亿元,2条规模达五千亿元,5条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深入实施“链长制”,持续推进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稳链。去年以来,我市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八大产业链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8条重点产业链“125”突破行动,构建“雁阵式”产业集群——

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规模达到万亿元,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2条产业链规模达到五千亿元,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5条产业链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具体到每条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将加快弥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软件短板,推进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点产品攻关;重点发展信创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整体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前三。

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将围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细胞工程与基因技术、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推动医药、医工、医疗、医信、医体、医养等领域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将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算法芯片、处理框架等技术,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重点推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布局智能网联发展领域,整车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整车产量力争进入全国前三。

集成电路产业,将围绕国产EDA设计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高端芯片。引进更高制程工艺晶圆制造线,建设先进工艺晶圆制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发展先进封测业,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智能电网产业,将重点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领域,强化产业标准制定、应用场景建设和智能电网产品检测平台建设。

轨道交通产业,将重点发展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和延伸运维服务,在智能通信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等领域形成发展新优势,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关键核心零配件等产品先试先用,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五。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重点发展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仓储物流装备领域,增强制造装备供给能力。

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发力未来网络、航空航天、区块链、量子信息、安全应急、脑科学等前沿领域

风物长宜放眼量。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

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在未来网络、航空航天、区块链、量子信息、安全应急、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形成一批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未来网络方面,将发展物联网搜索引擎等技术,构建企业梯次协同发展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未来网络产业体系。

航空航天方面,将不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支持低空智联网建设和无人机基地建设,以飞行运营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打造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区块链方面,将突破分布式存储、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跨链技术、代码审计、隐私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区块链在政务、金融、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量子信息方面,将建立先进科学仪器与设备研发平台,培育全国量子信息产业高地。

安全应急方面,将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脑科学方面,将聚焦非线性脑科学与脑成像领域,建设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平台,形成若干大脑及精神类疾病的定量诊断、治疗产品及自主产权品牌,加快脑疾病临床新药研发、脑动态图谱和类脑智能等研究。

与此同时,我市将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积极建设数字南京,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打造数字经济名城。

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健通讯员秦颖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