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4日南京讯 “社区把这项工作交给我,这就是我的事了。”不拿一分钱,但是77岁的邹忠策老人干得很认真,他把年轻时检修飞机得认真劲,全部带到了新庄社区“小新星志愿者培训学院”开展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中来。
几个月干下来,老人累并快乐着。他说,以前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排队看病上,自从做了新庄社区小新星志愿者培训学院的志愿者,一心扑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很多疾病竟然“不治自愈”了。
邹大爷是南京热电厂退休职工,每个月退休金近6000元,生活无忧,就是疾病缠身。“肺气肿、脑梗、萎缩性胃炎,哮喘……”邹大爷打趣说,在做志愿服务前,自己就是一个“只剩半条命的人”。
平时,他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是在医院排队看病。让他欲哭无泪的是,每次去医院都能查出一堆毛病,越看病越多。他说:“我一直很担心,自己看着看着人就没了。”
2020年7月份,老伴林其珍动员他:“你到社会上转一转,走一走,可能对你身体有帮助。”正好,大厂街道新庄社区“小新星志愿者培训学院”成立,邹大爷报名参与,成了一名志愿者。
参与治安巡逻、为南京市文明城市创建出力……邹大爷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2020年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南京正式迈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为了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新庄社区“小新星志愿者培训学院”找到了邹大爷,请他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上岗之前,一把年纪的他除了自学,还参加了多场垃圾分类培训会,认真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他揣摩、总结说:“凡是猪能吃的东西,八九不离十就是厨余垃圾了。”
邹大爷负责在杨庄南村小区门口的垃圾分类点进行督导。
社区安排的工作计划是每天上午9点-12点,下午2点至5点。这个点位上,有3个人轮班,因为他工作总是吃苦在先,而且认真负责,所以另外两位志愿者主动推选他做“领导”,每次看到他,都说:“我们的头儿来了。”
志愿者工作不拿一分钱报酬,但这丝毫不影响邹大爷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垃圾分类督导工作规定,大家应该是9点钟上岗。可是,他观察发现,很多人一大早就会扔垃圾,所以每天早晨7点钟就提前到岗了。
中午12点至下午两点,是吃饭休息时间,担心没有人值班,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他就主动“加班”。晚上吃过晚饭,他借着散步的时间,又绕到了垃圾分类点。
天黑了,他还要出门再转一个小时。以前,他还逛超市、菜场,现在已经不去了。“这就是我的事了。”邹大爷说,来了他就安心、踏实了。否则,他会如坐针毡,即使在家也休息不好
据了解,邹大爷对工作的这份认真劲,与他平时的素养有关。年轻时,他在单位是负责检修飞机的,“那可是一丝马虎都来不得。”邹大爷说,飞机是要上天飞的,出了事故就是机毁人亡,所以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他把严谨的工作作风,带进了志愿行动中。他说:“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战役,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凝心聚力好好干。”
垃圾分类刚起步时,很多居民不习惯、不配合,哪怕是有积分、有奖品,大家都嫌费事。有的人甚至把积分兑换的牌子都扔了。有一位大妈,因为被邹大爷指正过一次,气得至今都不理他。可是,邹大爷表示,就算得罪人,也要管到底。不管就是我的失职,我原谅不了自己。
在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中,邹大爷收起了自己所有的脾气,始终保持一个笑脸,耐心的对每一位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越来越认可。绝大部分人很自觉。很多人垃圾分类工作做的好,大爷也忍不住笑着跟大家拱手作揖。
“我这把年纪了,做这份工作,不图升官、不图发财,只想凭良心把工作做好。”邹大爷还主动跟小新星志愿者培训学院沟通,他做志愿者不要工资、不要补贴。“如果我要了,就会让儿子脸上挂不住,人家会说他怎么让80岁的老父亲出门工作。”邹大爷说,如果给钱,他反而不能再继续干了。
有人问他图什么,他就笑着反问:“我退休金一个月几千元钱,为社会做这点小事算什么呢?”每天忙忙碌碌,邹大爷的就没有时间再纠结身体上的毛病了。脑子里整天都在想:“有没有人在院子里随地乱扔垃圾”担心垃圾桶撤了,有人图省事,把垃圾随意扔在楼下,他每天都会在小区巡逻,用小喇叭喊话宣传。
在做垃圾分类督导员时,他还会提一些社区治理意见和建议,比如文明遛狗、汽车不能乱停乱放等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现在,他觉得走路腿有劲了,抗寒抗病能力也大大提升了。以前,每个月医保卡不够刷。现在,每个月都有结余。心情好,身体也好了。
老伴林其珍,非常支持他的志愿工作,每天做好家务,一天三顿做好饭,做好后勤工作。儿子说:自从你做公益,身体好多了。这就是好人有好报。鼓励他:“以后坚持做公益。”
邹大爷也表示,只要身体能动,就要一直奋战在公益道路上。(啸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