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工超过1000部了!”8月19日,南京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童声龙给记者发来了这则好消息。
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不再难——
三年超千部,加装电梯“南京模式”获点赞
汉中门大街一小区居民使用新加装的电梯出行。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瑞金路1-58号小区内一栋楼加装了电梯。通讯员 孙乐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加装了电梯的汉中门大街267号天顺苑小区。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小区加装的电梯方便了市民出行。通讯员 孙乐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终于完工超过1000部了!”8月19日,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童声龙给记者发来了这则好消息。
给老楼加装电梯,解决了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南京不断探索和发力,南京加装电梯模式成为全国多地学习和借鉴的蓝本。
解决民生“痛点”,探索形成“1+12”政策体系
住在玄武区东箭道小区的徐长发老人已经八十多岁,曾经因为每天要拎着七八斤重的菜篮子爬5楼太艰难,不得不回老家扬州买了套房,准备搬回去养老。不过,自从他所在的单元楼装上电梯后,他决定不走了。
加装电梯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出行问题。数据显示,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0%。增设电梯,成为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现实需要。事实上,南京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增设电梯,但是受各种制约,3年全市仅增设了3部电梯。业主意见统一难、政策渠道不畅通、资金筹集压力大等,成为一系列现实问题。
群众的难点就是服务的重点,市委市政府组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结合南京实际,于2016年9月正式出台新的《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配套制定了10个具体操作细则。“1+10”政策体系重点突破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
2017年,南京市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纳入民生35项实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让这项工作卓有成效。一年时间,南京就有1400多部电梯签订书面协议、200多部竣工投用,完成了同类城市4到5年的工作量,位居全国首位。
2018年,加装电梯工作纳入省市民生实事,并为写入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贡献了“南京元素”。市级层面不再设立硬性指标,明确了较为灵活的参考性指标,并向江北新区等“新六区”辐射推进。
2019年,在工作实践中,南京形成了“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南京加装电梯模式,实现了加装电梯工作的“全面开花”。并出台《关于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期维保工作的通知》,缓解加装电梯后期维保难题,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至此,形成“1+12”南京政策体系。
减轻居民负担
政府掏出真金白银
增设一部电梯的费用目前在45万元左右。南京市成功完成电梯加装的案例中,7层住户需承担的费用在7万元左右,这对很多家庭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解决百姓资金负担重问题,在允许业主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使用维修资金增设电梯的同时,政府还掏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2000年以前的非商品房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最高可补贴20万元。与此同时,区、街道多方筹集资金,在老旧小区整治时,统筹考虑增设电梯可能需要的管网线路迁移事项,预先作出工程处理,切实降低群众增设电梯的支出和额外费用问题。
对于一些不符合市级财政补贴的小区,区政府、街道、社区、管委会等共同“分忧”。2000年后建成的栖霞区五福家园小区5幢1单元的加装电梯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梯总造价超过42万元,但居民只自筹了10万元。原来,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栖霞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栖霞区保障房增设电梯资金补贴管理办法》,对标市级标准,对已建成保障房增设电梯的建设者给予补贴,住宅楼为7层及7层以上的20万元/台、6层18万元/台、5层16万元/台、4层14万元/台。补贴资金由区、街财政各承担50%。增设电梯中涉及的管线迁移费用,由街道与所在地园区(平台)商定共同承担。
“我们是6层楼,电梯总造价共42万,除去政府给的18万元补贴,剩下24万元如果全部由居民承担,还是很吃力。为此,社区和栖霞山管委会又站出来‘抬石头’。”住在五福家园小区5幢1单元301室的钱文法是五福家园社区书记,他介绍,最终社区出了5万元、管委会出了9万元,居民自筹资金只有10万元。
“幸福梯”不断诞生
超千部加装电梯投用
有政策、有资金,还需要居民们的支持。如何赢得底层业主的支持至关重要。在南京,一个又一个加装电梯的热心推动人,以及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助推着电梯加装的迅速破题。
台城花园小区某单元楼加装电梯,需要砍掉一楼人家的3棵石榴树,老人家毫不犹豫就点头了,“砍掉的石榴树我可以重栽,砍掉了邻里感情就再也栽不起来了。”
在省农科院家属区,曾经20多部电梯同时加装施工,场景令人震撼,吸引了不少其他小区业主前来取经。住在该小区95幢1单元的老奶奶在楼上业主第一次征求意见就举双手赞成,“女儿之前就劝我说,楼上都是老邻居,一定要让他们坐上电梯,千万不要阻挡。”
建于二十世纪90年代的江宁路35号小区,只有3幢7层高的楼房,入住了45户居民,却完成了3部电梯的加装。在这里,牵头人徐明德前前后后努力了5年,进进出出居民家中做工作不下800次,业委会开会协调了108次……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各方的通力配合以及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一部又一部“幸福梯”不断诞生。来自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市累计2507部电梯签订书面协议,2225部通过规划部门初审,1507部已办理规划审批手续,1293部已办理施工许可,在建135部,完工1007部。
现场
8幢居民楼,一下迎来10部加装电梯
雨花苑小区是2000年开始入住的上海铁路局职工福利房小区,共有8幢楼33个单元432户居民。近日记者到该小区采访时,一辆浇筑工程车正在轰鸣着,十多个工人现场忙碌着,汗流浃背,为小区7号楼和4号楼之间的道路进行水泥浇筑。另一侧,加装电梯的施工人员也一样挥汗如雨。这里正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眼中的幸福地,不大的小区将先后迎来10部加装电梯。
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城建科负责人李松介绍,小区建成20年,已满足不了目前居民的使用需求,此番整治旨在补足“适老、宜居”短板,不仅出新修缮楼栋,还要进一步完善小区内部功能。记者看到,出新菜单内容有一长串:建筑屋面破损修缮、建筑外立面改造出新,增加健身器材、城市小品及活动场所等设施,对小区内部车行路线进行优化,新增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棚(充电桩6处80个),对消防设施、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及更新、弱电序化及杆线下地……
“这一系列内容不全是政府确定,很多都是由居民们多轮商量后提出的。”李松指着正在施工的7号楼和4号楼之间的道路告诉记者,两楼之间有一棵大树,原本道路在树的南侧即4号楼前,现在将道路改到树的另一侧即7号楼楼下,就是为了给4号楼加装电梯留出空间。“如果不做改动,4号楼的电梯只能立在道路上,迁移之后,路还是那么宽,电梯也能装起来了。”李松说,作为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加装电梯去年7月开始在小区动了起来,目前投入使用的电梯已有3部,包括1号楼3、4单元和3号楼的3单元;正在施工建设的有3部,包括1号楼5单元,2号楼1单元,8号2单元;2号楼3单元,4号楼3单元和5单元以及8号楼1单元正在申请审批流程。
声音
南京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童声龙:
3年来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南京加装电梯模式是正确的,我们要坚持不懈按照“南京加装电梯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畅通增梯路径。街道、社区要服务好、协调好大家最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为群众加装电梯提供政策咨询,及时化解群众矛盾,协助做好行政审批指导、施工现场协调等服务工作;要坚持讲好加装故事,传播好加装声音,向大众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加装电梯工作,提高加装电梯工作影响力,挖掘潜在有加装需求的群众,不断扩大加装电梯成果,让群众共享加装电梯带来的生活便利。
雨花台区雨花苑小区居民汪金凤:
前些年身体不错,觉得爬楼还可以坚持,但这几年我和老伴的腿部先后长了骨刺,一爬楼就是钻心地痛,无奈之下,儿子帮我们在小区一楼租了一套房,自己有家竟然回不去,每年只有大年三十那天,在儿子搀扶下才能回趟家吃一下团圆饭。去年7月,我们这里启动加装电梯,我家第一时间报名,最终分摊了6万多元的费用。政府补贴的20多万元下来后,我们自己出的钱就更少了。有了电梯,我家等于就是住在一楼啊!好政策、好工程,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甜头。
记者手记
办法总比困难多
近几年来,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上,南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顽固的共性问题。面对各种难点痛点,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每安装好一部电梯,都是一次值得庆祝的胜利。
加装电梯的核心矛盾是业主之间的利益再平衡、再分配问题。今年7月,国务院公布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专家指出,“旧改”的目标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改造的不仅是硬件、环境和服务,还有基层社区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协调业主之间的利益、帮助社区提升自治能力、形成最大公约数,本身就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分内事”。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物业业主都要有充分认知,以加装电梯为抓手,促进小区由外及内,由硬件设施到居民素质、邻里氛围综合提升。
无论加装电梯或其他“旧改”项目,核心都是人,紧紧围绕小区居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件事一件事抓,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老旧小区就会变得更加宜居,焕发出新的生机。
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