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6月12日上午,在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省、市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专家、学者共50余人齐聚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长芦,重点围绕长芦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的现状,共同“支招”,探讨长芦非遗项目未来发展之路。
“(经)过一个田埂一收割,(经)过一个巷子一传说。”在长芦这片土地上,悠长而辉煌的文化遗产生生不息、声声入心,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便是民间对长芦文化底蕴最美的概括。目前,长芦街道共有留左吹打乐、方巷人走北、湾北小马灯、达摩传说等省市非遗项目7个,区级非遗项目十余个,被誉为江苏省非遗“富矿区”。
每年正月十五,长芦街道方巷小区内,方氏家族打着灯笼、提着锣鼓,坚持走北迎亲,历经500多年。省级非遗”方巷人走北“原是祭祀怀祖、祛病除灾之义,现在更被赋予了亲情、友情、乡情这“三情”之美好情愫。
“因征地拆迁、长芦居民异地安置,加之传承队伍老龄化严重,长芦地区的非遗传承使命更为艰巨,如何留下长芦的根、长芦的魂、长芦的记忆,让非遗文化常‘走’常新,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道必答题。”思及传承问题,长芦街道省级非遗“方巷人走北”传承人方金花不禁动情。
近年来,长芦街道为更好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非遗文化,编纂了《长芦晚钟》和《黄天荡遗珠》,将长芦的深厚文化底蕴收录其中;打造了非遗传承基地,去年建成留左大鼓非遗展厅一处;对非遗的传承、发展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扶持;通过市场化的开发运作,“留左吹打乐”已成为南京民间文化的金字招牌;推动非遗传承进校园,将“留左大鼓”“长芦龙灯”“湾北小马灯”引进校园,成立了三支少儿表演团,形成良好的“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良好氛围。
“长芦非遗项目既涉及音乐领域、历史领域,也包含军事领域,像留左大鼓就是典型项目,因此在保护中应注意多学科交叉课题研究。”“长芦各类地名很有特色,也因注意口述历史收集整理,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推出一些短而精的短视频,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会上,南京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顾苏宁、中华文化促进会非遗办副秘书长朱胜利等学者根据非遗项目目前传承现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如何多维度多形态传承、活化长芦非遗文化,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根据长芦非遗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非遗文化载体、建设传承人梯队、开发文创产品等建议。
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向荣介绍,目前,留左大鼓非遗基地、沙洲桥渡口片区和方巷人走北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已正在设计规划中。下一步,长芦街道将逐步推进非遗载体的建设,届时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驻,进行传承人梯队建设培养工作。同时,将同步打造沿江风光带,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6月13日,长芦街道还在芦韵棠风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举办了非遗展演活动,现场将能观看到留左大鼓、湾北小马灯等非遗传统技艺,在芦韵新风党群服务中心还能体验到“民俗手工艺刺绣”和“长芦板鸭”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