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00户“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名单揭晓
2020-05-15 14:47: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5日南京讯(记者华诚 通讯员沈芙萱)今天是国际家庭日,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名单出炉。这是经各地、各有关单位自下而上广泛寻找、层层推荐,省妇联集中公示、综合把关,最终确定200户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江苏省妇联在各级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省级最美家庭及五好家庭推选活动,并寻找发现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家庭典型。他们是平凡家庭的平凡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能量满满,令人感动。他们中有“父子兵”、夫妻档、姐妹花,还有全家总动员;他们的岗位遍及医生、护士、记者、警察、教师、企业家、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他们或在一线参与防控救治,或在后方捐资捐物开展志愿服务,或是利用专业知识为抗疫贡献智慧力量。无论在抗疫前线与病毒殊死搏斗,还是在后方组织复工复产提供后勤保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惧风险,勇于担当,充分展现了非常时期“最美家庭”的最美家风、时代风华。

江苏省妇联表示,入选的家庭典型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家庭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力量,同时希望全省广大家庭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建设好家庭。

 

浦浙宁家庭——“天使之家”坚守抗疫阵地传承好家风

无锡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浦浙宁和妻子李心意,双方大家庭中有12名党员、13名医务人员,是名副其实的“天使之家”。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这个大家庭经受了考验,交出了优异答卷。

这个“天使之家”的13名医务人员中,有11人奋战在抗“疫”前线。李心意的爷爷年过八旬,仍参加疑难病例会诊。李心意的父亲在江溪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集中隔离点后勤保障,母亲在无锡市疾控中心物资保障组分发物资。叔叔在120急救中心,表姐负责疑似病例样本检测。婶婶和表姐夫在无锡市五院,表妹和表妹夫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发药。浦浙宁的父亲所在的医院口腔科停诊,他就主动承担起宣传报道工作。

浦浙宁是江苏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支援武汉医疗卫生队队部工作的53天里,他担任多项任务,保障在汉17支江苏医疗队9个定点医院的工作。他忍着腰椎疼痛奔波于武汉各地接送医护人员,运输紧急物资;他与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一起设计方案,将医院体检中心改造为江苏医疗队工作更衣室;他通过人民日报等20多家国家和省级媒体,第一时间展现队伍抗疫一线战况……

李心意是无锡市惠山区疾控中心健康促进科科长助理,抗疫初期主要负责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的督导工作。抗疫形势最严峻的一个月中,李心意每天加班到深夜,没休过一天假。元宵节当天,她和同事们在最短时间内把所有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排查出来,将分散在集中观察点的信息逐一核实、排查、汇总,奋战至凌晨3点。夫妻二人因表现突出,同时获得江苏省委宣传部第二批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光荣称号。

陈群家庭——守土有责医者仁心有担当

陈群是江苏省人民医院一支207人的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副队长。他带领团队整建制接管武汉一院的ICU病区和重症病区,奋战35天圆满完成了武汉一院的救治任务,随后转战武汉金银潭医院,接管该院三个重症病区中的两个。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和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陈群曾多次参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援活动,如盐城龙卷风案、响水化工厂爆炸案、宜兴特大交通事故案、无锡高架桥坍塌案等。

妻子夏晓洁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控处的工作人员,也是陈群工作中坚定有力的支持者。陈群每次接到任务都要立即出发,家里的事情她都默默扛起来,从没有半句怨言。此次抗疫也是如此,她不仅包揽了所有的家庭事务,还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积极参与科室感控制度的制定,参加科室的感控宣传和教育,在临床各个科室巡查,督促感控措施的执行。

女儿陈语是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编导方向的研究生,她利用线上资源与广州技术师范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为不能到校的学弟学妹提供帮助。她还根据爸爸在抗疫日记里提到的武汉方舱医院中医患人员共舞的动人场景,撰写了论文《舞蹈,不仅仅是欣赏》,又从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包一年家务”抗疫小夫妻的电视新闻中得到灵感,构思了舞蹈小品《最美情话》。

陈荣超家庭——ICU“老兵”同心谱写抗疫新曲

陈荣超和王晶晶同是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90后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位年轻的ICU“老兵”,以自己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新时代“老兵新传”。

疫情暴发后,他们所在医院组建了新冠肺炎隔离重症病房,陈荣超和王晶晶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从2月8日起,他们进入隔离区工作,和其他护士一起负责患者的吃喝拉撒,除了超强的体力付出,还要带着爱心做思想工作,“哄”病人吃饭,“劝”患者乐观,战胜病毒。

2月18日,医院紧急组建第二批医疗队支援湖北,早已报名的陈荣超接到了通知。出发前,他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他与女朋友王晶晶相约春节后领取结婚证,却因为疫情原因一拖再拖。医院领导得知后,决定帮助陈荣超举办一场特殊婚礼,通过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在他出征前终于顺利领取了结婚证。央视新闻等众多媒体以《出征前“火速”领证 盐城90后医护情侣ICU病房外办婚礼》为题进行了报道,让观众见证了他们爱情的甜蜜和抗疫必胜的决心。

陈月飞家庭——伉俪齐心,书写战“疫”前沿新传奇

新闻发生的地方,就会有新闻人。36岁的新华日报记者陈月飞不在写稿,就在采访的路上。在湖北抗疫一线的40天,作为赴黄石采访组组长,陈月飞没有休息一天,基本每天都在凌晨2点后休息。他如此忘我地工作,只为把江苏援鄂一线的生动故事告诉读者。

在对口支援的不同阶段,陈月飞全面采访、精心撰写了《十日战记:黄石保卫战,“江苏队”这样“主打”》等大量综述性报道,推出了鲁翔、黄英姿、冯旰珠、李小民等众多典型人物稿,及时准确、重点突出地反映了“江苏队”的奋战和成绩。

他还参与了《好久未见,他们黄石重逢携手战“疫”》等专题策划,推出《凌晨3点,黄石中心医院交接班目击记:江苏“白衣战士”守护黄石的夜》系列全媒体稿件……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江苏支援武汉医疗队工作和生活中感人的故事。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妻子徐晨慧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办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大医院是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作为医院职能科室关键部门负责人,徐晨慧是春节假期新冠肺炎防控紧急联系人之一,必须24小时备班、随叫随到。陈月飞援鄂期间,徐晨慧积极做好后方保障工作,照顾公婆日常生活,定期送菜,陪同看病,为前线的丈夫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她还为丈夫提供线索、联系采访对象,从各方面支持一线报道工作。

杨俊家庭——战病毒、抓嫌犯,分工不同使命光荣

杨俊是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李傲梅是东部战区总医院放疗科护士长。这对“警察蓝”和“天使白”相亲相爱,并肩作战,我守城,你救人。

李傲梅星夜驰援武汉,成为火神山医院传染四科一病区的护士,负责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护。她进入红区前两个小时就不喝水,进去之后,需要和每一个病人进行交流,询问每日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一个班下来,常常口干舌燥,喉咙发不出声音。但是,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李傲梅觉得再苦都值得,“那种收获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参加南京市局防疫指挥部联席值班的杨俊也收获颇丰。2月23日凌晨3点,正在值班的他接到支队领导的指令,参加重大嫌犯抓捕行动。接到任务后,杨俊立即准备抓捕工具、领取枪支弹药随队出战。在指挥部统一部署下,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杨俊作为第一梯队抓捕民警,和战友一起在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成功将“1992.3.24”原南京医学院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麻某钢抓获。

这是一对平凡的“蓝白”夫妻,虽然身处两个不同岗位,却承载同一个使命,战病毒、抓嫌犯,他们没有退缩;顾大家、舍小家,他们不曾犹豫;战“疫”路上,他们携手前行。

孙英家庭——母女携手,“心疼武汉行动组”架起苏鄂爱心桥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一对普通母女,她们在战疫时期发起一场“心疼武汉”行动,用爱心把江苏和湖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月初,在江苏理工学院工作的女儿朱书阳在一微信工作群看到来自武汉基层的一条求助信息,得知武汉一些社区“一罩难求”,消毒液、酒精、雨衣等防护物资紧缺,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孙英。孙英一夜无眠,凌晨4时就起床,建起一个“彻夜难眠”微信群,在线发起了“心疼武汉”行动。受孙英母女的精神感染,无锡、扬州、徐州等地的13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到行动中来。孙英家庭先后与武汉、黄石311个社区成功对接,寄出了价值150多万元的抗疫物资。单孙英一家,就寄出了4800只一次性口罩、300多套雨衣、200公斤消毒颗粒和1000多双橡胶手套。

孙英退休后一直担任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雅韵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坚持参与公益活动。疫情期间,她通过创编《戴口罩》等视频小品告诫身边的人主动隔离在家,做好自身防控;利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发起“齐心伸援手、人人献爱心”的倡议捐款活动。

陈沁浩家庭——攻守兼备的抗疫最美组合

苏州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攻守兼备”,舍小家为大家,用各自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危难之际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妻子朱莉善“攻”。朱莉是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从医近20年,是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先后请缨在重症监护室ICU、发热疑似病区开展救治工作。苏州出现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后,朱莉发挥自己特长,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在生活起居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她们团队的努力下,医院输入性病例的病情平稳好转。因工作出色,朱莉被评为“2020苏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丈夫陈沁浩善“守”。陈沁浩是苏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有着20多年公安工作经验,是公安局的情报专家、重点人才。抗疫期间,他主动带领大数据团队,探索建立数据治理、动态防控、闭环管理等战疫作战机制,实现对“窗口期”涉疫人员数据的精准推送,累计汇聚研判分析300余万条数据,下发重点人员核查指令56.7万条,重点疫区人员核查见面率达到100%。他还带领团队在全省率先研发、推出通行服务码——“苏城码”,有效助力苏州企业、人员、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返岗返工。

吴秀华家庭——传扬瘦西湖畔好家风

“平凡有大爱,甘做螺丝钉”,这是对扬州市瘦西湖街道园林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秀华的最好描述。

园林社区是集中安置区,住户3676户,总人口9847人,居民多为拆迁安置农民,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多,防疫形势异常复杂。疫情发生以来,吴秀华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发扬螺丝钉精神,全力确保社区防控万无一失。

吴秀华从年三十开始,每天早出夜归,除指挥协调全社区的疫情防控外,还不顾疫情传染风险,带头深入外地返扬人员家中排查登记,为重点管控户当好代购勤务员,只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采购物品送到管控户家里。因连日过度劳累,吴秀华肾结石发作,但她一边吃止痛药和排石冲剂,一边坚守岗位。社区援鄂护士相潇潇家庭困难,她主动当起照顾其父母的“临时女儿”,帮助抗疫前线白衣天使解除后顾之忧。

丈夫陈晨是一名国企负责人,在做好单位防控工作的同时,第一时间加入社区“乐睦支部疫情防控先锋队”,负责小区卡口外来人员登记、测温、发放防控疫情信等宣传工作。女儿彤彤是小学生,受父母影响,主动承担照顾爷爷奶奶的“防疫监督员”责任,并捐出1000元压岁钱给社区购买防疫物资。

家美人善,吴秀华家庭用自己的行动,传扬瘦西湖畔人家的好家风。

庞以芹家庭——复工复产、捐款捐物一马当先

3辆满载100吨消毒液的捐赠车,从沭阳驶往湖北汉川。产品箱上有一张“特殊”说明书:消毒液是捐的,随便用;医生是借的,还回来时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江苏必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庞以芹的心声和祝福。

今年春节前,庞以芹一家人已到达新加坡,准备陪儿子一起过年。疫情暴发后,她和丈夫取消计划,迅速回国,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准备。庞以芹带着生活用品吃住在厂里,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过年。接到政府有关部门紧急复工通知后,必杰生物早已“各就各位”,只用一个小时就顺利开工,车间里的原料、设备、防护措施井然有序,让当天来视察的主管部门人员连声赞叹。

她提前规划,部门定人定岗,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倒”,有力保障了当地急需消毒防护产品的供应与储备。

庞以芹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也是庞以芹最坚定的支持者,一直支持庞以芹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履行一个爱心企业家的责任。小女儿在妈妈的影响下,经常帮助有需要的儿童,成了良好家风的传承者。他们以一家之德,谱写了一曲最美家庭的感人乐章。

殷飞家庭——专业传递让广大家庭更有力量

殷飞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妻子杨洁是南京市亲范学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两人以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因为专业,所以迅速。疫情暴发后,殷飞第一时间接受江苏省妇联委托,以每天一讲的速度录制32讲“让家更有力量”防控疫情家庭教育系列微课,为广大家庭提供特殊时期的特殊家教指导。微课被全国多个平台转载传播,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因为专业,所以精准。疫情期间,殷飞依托江苏省心理学会,义务开通陪伴式心理辅导热线,个性化回答家长问题,提供便捷的家庭教育心理答疑,传播科学抗疫的心理知识。与相关高校专家合作完成5期《一线教师在家学习家校合作指导攻略》,为教师指导学生居家学习提供参考。

因为专业,所以投入。作为一名社会组织负责人,杨洁带领团队默默奉献在幕后,每天通过网络和48位家庭教育讲师沟通,鼓励他们积极用专业知识服务疫情防控。为了指导并修改讲师的抗疫视频,杨洁常常忙到深夜,两个多月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她所指导的抗疫家教微课,不止一次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在指导广大家庭积极抗疫的同时,殷飞和杨洁还鼓励儿子殷礼阳参与到“童心抗疫”中来。目前,殷礼阳已经创作了17首抗疫古体诗,部分诗歌已经发表。据初步统计,殷飞在抗疫期间撰写文章10余万字,杨洁指导并修改的抗疫视频达180多个小时。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