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战疫的“年代”故事
2020-03-04 09: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靖泉 胡明玥) 在南京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守护社区民众的安全,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有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尽管出生年代不同,但疫情防控的坚守相同!他们用以实际行动演绎着多姿多彩的“年代”故事。

50后党员张云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场上,长虹路社区的200余名志愿者中,有位50后志愿者的身影,她叫张云妹,今年66周岁,是一位有35年党龄的党员。她退休已有16个年头,但她“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退休后她身披红马甲,经常向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伊始,张云妹就主动联系社区要到防疫登记点上做志愿者,她说临危“逆行”是党员的使命与初心,我们长虹路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主人翁,我作为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守好家门,保护好社区这片土地,保护好身边的邻居。

“麻烦在这边登记身份信息。”、“没要紧的事就不要出门了,出门一定把口罩都戴好!”在她坚守防疫一线的38天里(截止3月4日),这是她说过最多的话。她每天准时到岗,当好防疫的“守门员、宣传员、“引导员”,叮嘱闲逛的邻居戴好口尽量少出门,指导来宁的人员登记身份信息,她还协助网格员走访、摸排小区有无外地来宁人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发挥余热助力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感染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党员投身战“疫”一线。

60后城管执法队员张正漕——冬夜里的微光

在日常生活中,城管负责城市形象治理,是美好城市的捍卫者。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时,他们冲锋在一线,也是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长虹路社区有位60后城管执法队员,大家都爱称他“老张”,他叫张正漕,出生于1967年。

人员复杂、车流量较大的雨花西路100号防疫登记点正好在老张的城管执勤片区。白天他与队员一起整治非法占道经营;巡查农贸市场、超市、居民小区这些养殖、销售活禽易发多发区域,及时处理活禽,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协助社区排查未履行复工手续私自经营的店铺,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身为城管人的他还向来往居民介绍疫情期间垃圾分类的最新要求,引导居民将已使的废弃口罩投放在专用垃圾桶,防止废弃口罩错投,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晚上7点,老张熟练的完成交接班,开始了防疫登记点的夜间值守,在寒风中耐心地为进出小区的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一刻也不放松。晚上23点,当大多数人酣然入梦,老张才结束了他一天的工作。这些城管人在一个个夜晚用防疫登记点的“灯”照亮回宁归宁的路……

70后社区副书记丁利——“有力量,更有温度”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一个多月来,长虹路社区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阻击疫情的一线,全面统筹、宣传通知、排查人员、保障后勤、维护稳定,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

70后的社区副书记丁利分管民政、卫生等工作,有着14年丰富的基层经验,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中,她心里有一本清楚的“无字书”。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口负责人,她更是从春节到现在一心扑在这个工作里。除夕夜,万家灯火,一碗坨了的泡面延续了她的“年夜饭”,只为更快更高质量的梳理出派出所推送的疫区来宁人员信息,为后续“三包一”做好准备,当梳理完数据、填完表格,已是新年的第一天。

晚上十一二点时,工作群里还经常跳动着到她转发的上级最新文件要求、表格数据、物资协调的信息,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除了数据核查统计工作,她还带领安装师傅为隔离人家安装居家远程服务系统,发放隔离告知书;带领社区全体网格员把一份份爱心蔬菜送到居家隔离人员家中;带领医务人员和民警上门为隔离期满人员测量体温解除隔离。

一个月来,丁书记常常是忙到忘记吃饭,但她从没报怨过,只说防控是与时间的赛跑,我有责任做得更多。她以社区为家,与疫情对战,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炽热的初心!

80后机关干部戈贵锋——织密织牢“社区防疫网”

雨花台区司法局积极响应组织部号召,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下沉到长虹路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与社区人员携手并肩织密、织牢社区防疫网。

80后的戈贵锋就是临时党支部中的一员,他不仅在防疫点上履行岗位职责,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化解社区矛盾、宣传防疫期间适用的相关法律。有些居民不理解防疫封闭式管理,不配合信息登记、体温测量,但他仍耐心的说服他们,面对面向居民解说相关法律法规,向他们发放《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常见法律知识宣传手册》。

戈贵锋值勤的点位上有位老太太总不配合防疫工作,期间她丈夫因身体不适需要连续几天到医院挂水,上坡时老太太一个人推不动轮椅,他和志愿者每次都主动上前帮忙。第一天老太太还有点不好意思,后面渐渐地主动邀请他和志愿者帮忙。在这之后,老太太每次回来都很配合的出示通行证、测量体温,还非常诚恳地说上一声“谢谢。你们辛苦啊。”戈贵锋说口头宣传也许能让人配合,实际行动却一定能收获理解。

“90后”防疫志愿者蔡诗瑶——用青春书写担当

90后的身上总离不开“叛逆”的标签,但在疫情面前,这些青年人却展现了责任和担当。

长虹路社区防疫登记点上有这样一位90后居民志愿者,她协助社区排查外地来宁人员,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她叫蔡诗瑶。说到做防疫志愿者的初衷,她没有豪言壮语,而是说:“2003年非典爆发时,我才7岁,还是个被保护的孩子。如今我长大了,在这个危难时刻,我应该积极主动的站出来,为社会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年纪尚小,且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她,曾害怕过,犹豫过,而当社区一点点为她备齐防护物资、当来登记信息的叔叔阿姨们都愿耐心的听她多说几句时,当为他们成功的办理登记手续后,她感受到更多是的光荣。

90后都爱刷微博和微信,她也不例外,特别是听到邻居聊起“小道消息”时,她总能第一时间辟谣,并告诉他们真实的信息。每当她刷到最新的信息时,也会分享给大家,几次下来,邻居们都称她“防疫信息员”。

“我们不能像医生一样奋战在一线,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守好后方,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战斗”。真正参与了防疫工作后,蔡诗瑶才明白,疫情当前,南京之所以有信心敞开怀抱迎接外地回宁人员,是因为有无数勇敢的基层工作者与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