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不摆“老资格” 南京“老字号”创新谋发展
2019-10-11 11:12: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研发“网红”糕点、开发“锁鲜”技术上网卖

  不摆“老资格”,“老字号”创新谋发展

  江苏饭店内一景。 本报记者 钟太昌摄

  位于常府街地铁站旁的“老字号”绿柳居。本报记者 钟太昌摄

  位于老门东的“老字号”桃源村店内,各式糕点琳琅满目。本报记者 钟太昌摄

  新腊梅工厂。

  右图:新腊梅工厂晾晒中的香肚肚皮。本报记者 邓露洁摄

  南京工美商场内的唐三彩。

  位于太平南路的“老字号”江苏饭店。本报记者 钟太昌摄

  不久前,江苏省商务厅对第二批“江苏老字号”名单进行公示,南京有近20家店企上榜。至此,南京的“老字号”有望增加到150多家,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百年中式糕点店“桃源村”,“试水”做起西式食品;不愁客源的“绿柳居”,网上开起淘宝店;始建于民国的江苏饭店,推出“民国文化体验”项目……记者连日采访发现,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擦亮金字招牌,不少“老字号”店企不再摆“老资格”,纷纷放下身段谋求创新发展。

  经营亏损

  倒逼“老字号”创新变革

  位于秦淮区箍桶巷117号的“桃源村”,是老门东21家“老字号”之一。前天下午,记者走进该店,各式糕点琳琅满目,不少顾客正在选购。

  “别看现在的‘桃源村’很受欢迎,早在几年前,可是差点丢弃了‘老字号’招牌。”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2013年以前,“桃源村”只有白下路一家小门店,销售大多靠在苏果超市开专柜。因为一直用老一套方法经营,产品也没什么更新,导致“桃源村”经营入不敷出。

  “为改变亏损状态,‘桃源村’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李军说。2014年,“桃源村”老厂重建,做了100多年传统中式糕点的“桃源村”,开始“试水”蛋糕、面包等西式食品;同时,为宣传“桃源村”的历史,又开了个“桃源村”博物馆,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向顾客介绍“桃源村”自清朝以来的百年历史,提升“桃源村”的文化含量。通过改革创新,“桃源村”不仅一炮走红,还成为2014青奥会唯一的糕点、烘焙类食品供应商。

  “时代在变,年轻人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可是我们还在卖着几十年前流行的东西,怎么行呢?”李军说。随后,“桃源村”又重组了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万元。由其自主研发的“红楼梦美食系列糕点”“民国美食系列糕点”“老南京正宗糕点”,已畅销各大商场、车站、机场、景区,蛋筒梅花糕、海盐脆脆团等针对年轻群体开发的新品,也成为新一代“网红”产品。

  如今的“桃源村”,已成集传统中式清真食品、新式休闲食品、清真蛋糕面包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拥有商超专柜、自营门店、OEM代工、微商城等多方位经营渠道,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烘焙类、全品项清真食品工厂。

  因经营亏损倒逼改革的“老字号”不止“桃源村”一家。

  位于汤山街道的南京新腊梅肉制品厂有限公司已有60多年历史,其生产的“新腊梅”系列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但2014年,因经营不善、销售渠道受限,营业额下滑,被当时作为下游销售方的陈正垠收购。

  “收购之初,我们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陈正垠说。2014年到2018年,企业以“活下去”为目标;2019年至2021年,企业要“立起来”;2022年至2024年,企业要“强起来”,在江浙区域打响知名度。收购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如今的“新腊梅”,相较2014年产值增长10余倍。

  成立于1962年的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是有名的“老字号”。在上世纪60年代,其出口比重占南京轻工业出口总量的近20%;上世纪80年代初,旗下企业达22家,最高时出口创汇达1.21亿美元。1985年,公司转型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型企业,旗下企业纷纷独立,从22家减少到1家,营业额大幅下降。

  2008年,时任南京彩色印刷厂厂长的沙保齐调至南京工美任负责人。针对工艺品价格较高,市场“曲高和寡”这一情况,他提出了“四改”策略——产品上“大改小”“小改精”,市场定位上“公改民”,价格上“贵改惠”。

  “改革后,‘老字号’重振雄风。”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办公室主任鲁红说,尤其是近5年来,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速达200%。

  居安思危

  不少“老字号”未雨绸缪主动改革

  如果说“桃源村”“新腊梅”这些“老字号”是因为经营亏损倒逼改革,那么,还有不少“老字号”则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走上创新路。

  位于常府街的“绿柳居”,始创于1912年。刚开始的店址位于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畔桃叶渡,春天一到,垂柳依依,“绿柳居”因此得名。

  昨天中午12点不到,记者在“绿柳居”发现,前来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服务员楼上楼下招呼,生意兴隆。

  “当下,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不少人刚开始创业,想的就是开饭馆,街头巷尾做餐饮的也到处都是。这时候如果‘老字号’摆着‘老资格’的谱,一成不变不去创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绿柳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打破门店销售模式,紧跟时代变革。在不断尝试“老字号+新零售”的新型销售模式的同时,还将专柜从苏果开进了盒马鲜生,建起了淘宝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同时依托古南都技术研究院的力量,开发“锁鲜深冻菜”,将热腾腾刚出炉的经典名菜通过零下105摄氏度的急速冷冻处理,在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可冷冻保存半年以上;而取出加热后无论色香味形的还原度可达到95%以上。

  和“绿柳居”同属古南都集团的“永和园酒楼”和“江苏酒家”也是“老字号”,这几年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之前,‘永和园’毗邻江南贡院,‘江苏酒家’植根三山街,都是人群聚集区,基本不用考虑营销的事情,只要埋头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就行。”古南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搬出繁华之地后,两家“老字号”担心客流受影响,主动改变原有经营模式,通过品牌宣传、文化故事挖掘、营销手段创新等一系列举措,这才稳住了客流。

  位于太平南路305号的江苏饭店,始建于1928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笔为其题写了店招。历经转制、重建,有着91年历史的江苏饭店依然在太平南路迎八方来客,受到消费者青睐。

  “之所以风光依旧,是我们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改变。”江苏饭店负责人岳玲说。比如,到了2011年,江苏饭店原有的低矮老楼越来越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新的江苏饭店在原江苏省和园饭店地块上重建了。新店采用民国设计风格,留声机、黄包车、旗袍、海报、黑白照片……走进江苏饭店,随处可见民国元素,让人有种穿越感。在酒店的民国特色客房,从铜制的门把手到考究的桌椅台灯,处处彰显民国风韵。除民国客房外,酒店还开发了禅意房、儿童房、智能房等不同特色的客房;饮食上,推出“民国味道”特色菜肴,给市民游客以全方位的民国风情体验。

  发展前瞻

  加大传承保护力度,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不久前,江苏省商务厅对第二批“江苏老字号”名单进行公示,南京有近20家店企上榜。目前,南京已有“南京老字号”81家、“中华老字号”20家、“江苏老字号”30家。待第二批“江苏老字号”公示结束,南京的“江苏老字号”有望增加近20家,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处于前列。

  “在2008年南京老字号协会成立时,成员单位只有30家。”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唐亦飞说。相较于新企业、新品牌,“老字号”有着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人们到一个地方,吃的、住的、购的,“老字号”往往是首选。但如果“老字号”在经营理念上不能因时而变,时间久了,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消费观念变了,“老字号”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老字号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倚老卖老’,而是要紧随时代发展改革创新,要以老的口碑与口味、以新的姿态融入新时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南京新腊梅肉制品厂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正垠说。

  “老字号通常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和服务理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开放化刺激新企业、新品牌不断推陈出新,‘老字号’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央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新兴企业,“老字号”普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品牌传播范围不广、资金支持有限等问题。“老字号”要保住地位、擦亮招牌,需要双管齐下,在传承工匠精神、优秀文化同时,更要追赶时代步伐创新发展。

  “‘老字号’作为城市的记忆载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名片。要保护好、发展好‘老字号’,不能等、靠、要,更不能吃老本,应该主动在传承中创新,实现‘老字号’的市场价值,让老字号枝繁叶茂、与时俱进。”古南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发现,除了“老字号”自身“觉醒”外,社会各界也在关注、帮扶“老字号”的传承发展。

  “保住‘老字号’,就是保护文化传承。”唐亦飞说。南京老字号协会主要通过搭平台,为“老字号”店企提供服务。线上而言,协会在京东、天猫等多个电商平台注册旗舰店,网罗“老字号”旗下产品进行推广;线下而言,协会每年都要前往世界各地,参加由当地老字号协会举办的嘉年华、美食节、交流会等活动。去年,南京老字号协会还在老门东建立了老字号博物馆,向市民及游客宣传南京的“老字号”文化;将来,还将在外省市甚至国外建立南京老字号博物馆,将南京的“老字号”文化宣传出去。

  “秦淮‘老字号’店企众多,可以说是南京‘老字号’发展的‘主场’。”秦淮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区已认定的“老字号”店企33家,其中“中华老字号”11家,占全市“中华老字号”总数的55%。对一些经营困难的“老字号”,不仅要“扶一把”,更要帮助他们“跑”起来。近年来,秦淮区不仅积极帮助“老字号”解决实际困难,还为他们争取了不少扶持政策;同时利用老门东“老字号”集聚优势,加大对外推广宣传力度,使“老字号”品牌成为消费热点。

  本报记者殷学兵邓露洁钟太昌

标签:江苏;饭店;老字号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