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我越做越有劲儿。”15日,夏翠兰笑着对记者说,虽然自己也是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同志了,但她坚持自学并编写《微信应用手册》,还教会了四五十名老同志在手机上学习“学习强国”。
编写《微信应用手册》,教老同志学“学习强国”
七旬老党员在党建中焕发新活力
夏翠兰(左)与老伴张永苗在商量更新《微信应用手册》。 本报记者 王聪摄
“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我越做越有劲儿。”昨天,夏翠兰笑着对记者说,虽然自己也是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同志了,但她坚持自学并编写《微信应用手册》,还教会了四五十名老同志在手机上学习“学习强国”,日常管理多个党建微信群。今年75岁的她,在基层党建中焕发了新活力,快乐生活并快乐工作。
夏翠兰退休前在解放军7316工厂从事组织工作,退休后担任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党委第三支部书记。爱人张永苗也是党员,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均是党员,是一个标准的党员之家。昨天,记者见到夏翠兰时,她正在整理第三支部党员居民巡查轮值表。2005年搬到新门口16号8幢小区以来,夏翠兰就开始参与社区巡查工作。“我们社区有7个支部,正好一个星期有7天,1个支部对应1天。”她说,轮到自己值日时,她和搭档就走上街头,在社区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2016年到2018年,我们小区有段时间没有物业管理,脏乱差情况严重。”夏翠兰说,在社区党委支持下,第三支部33名党员联合居民代表,组成了自治队伍,党建牵头,各尽其责,自觉撑起小区这个大家庭。在一次小区巡查时,夏翠兰发现一个年轻人遛狗,不拾狗粪,她掏出手机拍照取证。闪光灯让年轻人警觉,他很生气,夏翠兰讲明原因后,年轻人俯身拾狗粪,她又拍了张照。年轻人纳闷,“你又拍我干吗?”夏翠兰说,“这张照片,是表扬你,知错能改。”年轻人笑了。小区环境靠大家,夏翠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大家明白并践行这个道理。
夏翠兰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微信应用手册》,引起记者注意,作者就是夏翠兰。她不好意思地说,这是自己自学微信时,自编的一套教材。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她发现年轻党员在手机上学得新知识、新思想,相对而言,老党员越来越“落后”,差距不断扩大。
“我觉得这样不行,老党员不能甘于落后。”夏翠兰说,她自学微信操作,在邻居陈素琴的帮助下,花了五六个晚上的时间,将学习心得打印出来,形成一个个知识点,汇编成册,在第三支部里开始教学。
记者看到,《微信应用手册》里将每一步操作都记录得仔细,例如,如何建立群聊:1、打开微信;2、点通讯录;3、点群聊;4、点右上角的“+”;5、点你要入群的那些人,在小方块上打勾;6、点右上角确定……随着微信版本更新,夏翠兰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手册。
有了手册的帮助,在第三支部里,虽然党员年龄平均高达70多岁,但大多数党员还是掌握了微信操作方法,参与微信群的活动,大家觉得开拓了视野,思想也充实了。在此基础上,她组织大家在手机上学习“学习强国”,在微信群里分享知识点,不少老党员在“学习强国”上取得了7000多分的高分。
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卫平介绍,夏翠兰还是社区捐衣日公益活动发起人,连续3年,她带领第三支部党员承办捐衣日,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捐赠衣物超过3000件。今年7月,她所在的新门口社区党委第三支部,被鼓楼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报记者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