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和重五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悬挂菖蒲、门上插艾叶,女儿回娘家等习俗。它也是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邪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赛龙舟等活动也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在全国流传很广的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这种说法,老百姓最为认可;也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还有另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以上各说,各本其源。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爱国之心、孝义理念等价值观,粽子、龙舟、艾叶这些符号只是情感载体。每逢佳节,总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粽子是中国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应该让下一代人努力学习和传承。包粽子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饱含了深刻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我们不能让它失传,能吃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更是觉得香甜无比。然而,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五毒”尽出,蚊虫滋生。因而,佩香囊就成了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端午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一针一线都倾注了我们对家人端午节安康的真挚祝福。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更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它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它含蓄蕴藉,内敛而不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纪念爱国先贤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全国各地博物馆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系列专题展览、体验和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不但要了解端午的传统文化习俗,更要懂得我们纪念屈原的意义所在,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爱党、爱国、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继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扬促使其现代化,这样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满激情与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
我们喜欢端午节,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又到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时,用我们的青春热情,点燃希望之火,用丰富的学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吴月华,南京市机关作家协会会员,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健康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金陵瞭望》、《南京新风》、《老子文学》、《沂蒙红课堂》、《雨花文艺》、《今日作家》等。
朗读:杨旭,南京市机关作家协会会员,“医联杯”全国基层卫生主持人大赛银话筒奖,中国基层医生好声音大赛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