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GDP连续5个季度增长速度位居江苏首位
2019-05-20 08:4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GDP连续5个季度增长速度位居全省首位——“创新”新引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GDP连续5个季度增长速度位居全省首位,连续8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

  “创新名城”战略实施一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年来,南京经济紧紧围绕“创新”打造新引擎,关键指标数据在江苏省及东部沿海城市中不断争先进位,不断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新内涵”。

  GDP连续5个季度增速全省第一,

  南京经济亮点纷呈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南京经济表现亮眼,取得8个“全省第一”: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17亿元,可比增长8.2%,连续5个季度增长速度位居全省首位,连续8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速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在全省排名第一;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3亿元,剔除省下放收入因素同口径增长10.2%(直比增长12.9%),增速居全省首位;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4.96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居全省首位;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0.83亿元,占全省比重17.5%,总量规模保持全省第一;

  全市到位注册外资完成16.31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39.1%,较上年同期提升27.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居于全省首位。

  近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南京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亮点纷呈。

  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1.1%,两项指标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幅等指标在GDP万亿元城市中实现进位。

  南京呈现出的争先进位之势,原因在于南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词,使创新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南京鲜明地提出“创新名城”战略,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去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增长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增长60%。

  创新不是靠管出来、政府计划排出来或财政资金扶持出来,是靠制度革新释放出来。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创新生态体系和优良营商环境,多项成绩在全国表现突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864”改革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等“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不动产登记效率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评级中位居全国第一。以“客户需求导向、国际惯例标准、落实改革要求”为特点的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南京跻身全国前十。

  科技创新发力,

  创新名城建设渐入佳境

  去年年底,《2018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南京创新总指数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在4个评价一级指标中,创新条件指数排在第一位;32个评价二级指标中,南京有9个二级指标值高于参评城市平均水平,其中人力资源、研究体系等指标排在首位。

  大院大所和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三,国家级研发平台多达120多个,平均每万名人口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高居全国第二……这是南京拥有的资源优势。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南京鲜明提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并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出台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力推科技创新。

  ——成立了“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公室,跨部门协调推动南京创新发展工作;南大、东大等高校积极参与,鼓励高校教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院所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和领先技术,通过人才持大股,打造可持续孵化科技企业的“老母鸡”。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市已累计集中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39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31家,在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越了深圳、苏州等城市。

  ——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去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是2017年的8.7倍,并取得了全省“四个第一”,即:新申报高企数增幅、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数、获得省级高企培育资金以及当年新增高企数,实现了南京高企发展的大幅跨越和最好成绩。

  创新机制下,全球一流创新资源集聚南京。英国剑桥大学创办800年来在海外唯一以大学冠名的科创中心,签约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带着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技术,来到南京组建研究院。南大教授高翔和他的团队实打实地拿出800万元现金入股,组建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在鼓楼高新区组建霍普(南京)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从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研发、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及相关技术的引进、孵化、转化。

  今年,以硅巷为抓手,主城老城趟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近期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推动环南大、东大老校区等低效载体建设“硅巷”,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各园区活力中心、创新生态建设的试验场。到2035年,将“硅巷”打造成为主城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最彰显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特质的靓丽名片。

  创新,正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强劲的发展引擎。创新发展的“南京号”正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南京宜居又宜业

  走生态支撑创新的路子,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南京明确提出了建设开放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五最”城市目标。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国16个试点省市之一,我市自去年8月实施“864”改革以来,“南京速度”已经屡屡获得企业点赞。南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的优秀答卷。

  所谓“864”改革,即到2018年年底前,除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外,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以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这四个阶段的平均审批时间,从原来的32天、30天、67天、75天分别压缩至6天、15天、13天、12天,压缩近80%。

  不久前,安博(南京)仓储有限公司项目经办人李江来到江宁市民中心综合审批大厅,咨询两座仓库项目的审图和施工许可证办理事宜。代办员张欣主动迎上来询问,并全程提供服务。仅10来分钟,李江就了解了一站式窗口服务内容和自己需要准备的材料。回去后,他通过网络准备材料、上传材料,并与张欣随时保持互动,提高了申请准确率。目前,该仓库项目拿到施工许可证已经开工。“我们刚来南京投资,这个申办速度比之前在其他城市项目节省了近5个月时间。”面对记者,他伸出了大拇指。

  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除了完成国家“规定动作”,还创新了南京特色的“自选动作”。如将施工许可审批从“开工前许可”扩展为“全过程许可”,在全国首创“一证到底”,避免企业重复劳动。施工许可阶段图审同样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为给企业减负,我市不仅实现了联合图审,还实现了不见面数字化图审。江宁昌拓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配套经理马静说:“以前申报建筑项目图审,光复印就要花1—2天时间,耗费纸张成百上千。数字化图审后,只需要轻点鼠标,几个小时就搞定。”

  根据《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我市将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一并纳入流程管理,与相关审批阶段同步推进,切实为企业尽快开展运营打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南京的软环境还体现在城市环境的品质上。南京自2017年启动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以来,日益彰显“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南京气派。

  城西干道、江东中路等沿路蔷薇、月季布设的花墙,成为近期市民拍照打卡地,2年7公里的花墙建设,让逛街成为一种享受。中山门大街、应天大街、北京西路、太平南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实施综合整治,不仅完成了功能提升,还通过绿化景观改造、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杆线下地等,成为城市一道道新景观。“绣花功夫”打造出城市美丽的“面子”,也让城市“里子”靓起来,去年和今年共将完成1200条背街小巷、285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让百姓生活更舒适、城市特色更鲜明。

  “精细化打磨城市,不断提高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城乡品质,每个在南京生活工作的人都将找到宜居与宜业的归属感。”市精细化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