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建成120个应急避难场所 可满足300万人紧急避难
2019-05-09 13:4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何钢  
1
听新闻

  南报网讯(记者 何钢)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记者昨日从市建委了解到,我市正在推进全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29处中心避难所和固定避难场所、91处应急避难场所,可为300万人提供紧急避难,为42万人提供中长期避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建设应急避难所被快速提上日程。南京首个应急避难场所于当年在国防园启动建设,并于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园区内设有3个篷宿区,同时建有暗坑厕所和供水点。到2016年初,由市地震局推进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已达86个。

  这些避难场所中有可以满足中长期宿住的固定场所,但更多的是紧急避难的临时过渡场所。而根据国家标准,还需建设具备应急住宿、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分发、厕所、供水供电多项功能的不同等级避难场所。按照南京应急避难场所阶段性规划,2016年开始,市建委负责“固定”和“中心”两种级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推进工作。结合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和学校建设,3年来全市共建成固定和中心级别避难场所29处、211万平方米,再加上地震部门主导建设的91处紧急避难场所,共可为300万人提供紧急避难,为42万人提供中长期避难。

  记者在《全市中心及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上看到,目前全市已建、在建的中心和固定级别应急避难场所共55个,其中国防园、青奥体育公园、月牙湖公园等9个为中心级别应急避难场所,古林公园、大行宫人防等46个为固定级别应急避难场所。按照要求,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须具备住宿和应急配套设施,而中心级别应急避难场所同时还要具备城市级救灾指挥、物资储备分发、综合医疗卫生救护等多项功能。

  去年下半年,国防园(清凉山体校)完成中心应急避难场所一期改造,接下来清凉山体校将纳入避难场所,扩大承接避难人数规模。记者昨日看到,公园东门入口处就有应急避难场所简介和详细分布地图。沿入口前行,沿路导航牌清晰指示着篷宿区、淋浴区等位置。这些应急避难设施,基本位于广场和草坪中。除了小小的指示牌,基本看不到具体设施。

  “这是应急避难场所设置的原则,要做到平灾结合。”市建委科研处(防震办)副处长张殿齐介绍,电路、生活用水、排污管线已在草坪下铺设完毕,不占用公园场地,不影响平时游客游园。物资集中储存在仓库内,发生灾害时可迅速接通投入运行。记者在园区中心水池北侧看到一间房子,里面摆设着简易淋浴器、室外直饮水机、干粉灭火器、临时发电机组等设备。据介绍,升级为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的国防园,目前有5处应急住宿区,可供3770人长期避难宿住、7540人短期避难宿住。园内还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停车场等,以方便指挥调度救援。

  张殿齐介绍,今年我市将推进南京一中高中部等20个固定级别以上的避难场所建设,力争2—3年再推进约60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满足170万人中长期避难需求。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