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两湖一河” 告别围网养殖
2019-04-04 17:2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站在溧水洪蓝街道陈卞村段湖堤上,拆除围网后的石臼湖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本报记者 胡英华摄

  曾经养殖网箱密布的秦淮河。 本报资料图片

  秦淮河围网拆除现场。 本报资料图片

  固城湖拆除1275亩围网、秦淮河拆除1894.5亩围网、石臼湖拆除3.5万亩围网……继秦淮河、固城湖水面围网全部拆除后,石臼湖上最后一片养殖围网也被拆除,经过大约两年的努力,我市“两湖一河”目前已彻底告别围网养殖,再现一望无际、碧波万顷的生态田园画面。

  曾几何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度流行,“吃资源饭”的粗放发展模式成了拉动增收的捷径。开山采矿带来扬尘飞舞、留下满目疮痍,围网养殖的粗放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伤害也实实在在——污染加剧导致水质下降,甚至严重威胁水源地用水安全。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新格局”。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南京启动了围网拆除行动,“两湖一河”自此告别篙竿密布,湖面重归碧波无际。

  “两湖一河”全面拆除养殖围网,是南京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缩影,更成为全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集体上岸,近200户渔民“靠水不吃水”

  4月1日晚9点,溧水区洪蓝街道陈卞社区村民陈培林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搁在往常,他一般晚上8点不到就入睡,第二天凌晨3点多起床,前往村里水产养殖户家中收鱼,然后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卖。然而最近,他已经连续好几晚没有接到水产养殖户卖鱼的电话了,这意味着他第二天将没货可卖,赋闲家中。

  两年前,陈培林还是一名在石臼湖围网养殖的渔民,家在石臼湖畔,从小枕着石臼湖的波浪入眠,村里人靠水吃水,有50多户以打渔为生。10年前,陈培林和一位朋友在石臼湖承包了3200亩水面,用渔网和竹竿围起来,用于养殖鲢鱼。

  “前期围网投入约200万元,每年要投放两万多斤鱼苗。”陈培林说,承包的水域离他家约2.5公里,每天早上带着饭上船,在水上要待七八个小时,除了打渔,还要根据水位调整围网高度,尽管辛苦,但收益很不错,“好的时候一年收入上百万元。”

  2016年,溧水启动石臼湖围网拆除工作,所有渔民均被告知合同到期的水面不再续约。“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很抵触。”陈培林坦言,一开始他并不愿意接受,但社区干部和溧水区石臼湖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不断上门做思想工作,宣传生态环保理念,“说到生态环保,我知道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事,特别是我们从小生长在湖边,自然希望湖水越来越清、环境越来越美。”

  2017年3月,陈培林签下拆除围网同意书,是承包面积最大、签约最早的渔民。为了尽快拆除围网,陈培林把原本可以卖到5元一斤的鱼降价到3元多一斤,用3个月时间快速处理了自家养殖的鲢鱼。随后,他拿到了当地街道、社区给予的一次性补贴75万元。虽然补贴不足以弥补养殖收入,但陈培林仍表示,拆除围网有利于生态环境,每个人都应该支持。

  离开水面后,陈培林没有离开渔业,他在溧水农贸市场承包下两米长的摊位,将村里渔民从石臼湖上捕到的鱼运到城区售卖。今年开始,石臼湖在长江禁渔期期间也开始禁渔,这段时间,陈培林主要帮村里水产养殖户卖些鱼虾,尽管收入很不稳定,但他对拆除围网表示理解。他告诉记者,拆除围网时,自己就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竹竿被拔起,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痛惜自己的经济损失,又因是为保护环境做出的牺牲而自豪。

  像陈培林一样,原先我市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上共有近200户渔民实施围网养殖,以湖为生、靠水吃水。这些渔民上岸后,政府部门除了给予拆除围网补贴、租房补贴外,还积极引导渔民们二次就业。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但相信政府会有好的安排。”刚刚“上岸”的渔民范友梅谈及未来时,眼中虽迷茫,却仍充满憧憬。

  壮士断腕,提前两年拆除全部围网

  拆除“水上森林”,走向“人放天养”,是现实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围网养殖,是指在湖泊、水库等水域通过围、拦、隔等工程措施,围拦一定面积的水域,在其中从事集约化的鱼蟹养殖。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短缺、物质贫乏,渔民们将目标瞄准湖面,利用湖泊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一时间,湖泊围网、围栏养殖极度盛行。

  围网养殖需要大面积水面,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等自然被养殖户率先盯上。秦淮河为长江下游右岸支流,有“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美誉。它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一直兼具行洪和通航功能。高峰时100多户渔民在秦淮河人为设置网箱和围网,使得河道围网林立,绵延数十公里。

  固城湖被称为高淳母亲湖,是高淳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石臼湖则是安徽省与江苏省的界湖,为当涂、博望、溧水、高淳共有,总面积207.65平方公里,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通江湖泊,也是国家级重要湿地。

  围网养殖常见的有两种模式:“自然天养”(投苗不投饵)和“人工喂养”(投苗也投饵)。“人工喂养”投放饵料,过剩的有机物沉入湖底,产生大量氮、磷等物质,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自然天养”虽不投饵料,但高密度养殖鱼类的排泄物也会导致水质退化。过度密集的围网养殖还会严重破坏湖泊生态,直接影响到湖泊蓄水供水、水质净化、洪水调蓄和气候调节等多种社会和生态功能。

  以石臼湖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石臼湖湖面上开始出现围网养殖。起初只是零星少许围网,后来围网数量越来越多,直至后来湖面几乎被瓜分。溧水区环境监测站站长于小平介绍,石臼湖共有5个水质监测点,每月进行一次监测数据分析。此前的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总体趋好,但仍存在指数超标,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分析来源主要是围网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

  拆围,已成为开展生态治理、恢复天然湿地的重要举措之一。拆除围网,还湖面生态本色,南京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我市从2016年开始部署拆除围网工作任务,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两湖一河”的围网拆除工作。为推进工作尽快落实,我市将此项工作纳入“263”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并与各区政府签订环保责任状。

  到2017年底,溧水、江宁等区全部拆除秦淮河河道的围网、网箱,其中江宁2017年拆除网围1894.5亩,拆除网箱340个。

  2017年10月,高淳启动石臼湖(高淳)围网拆除工作,拆除石臼湖全部围网7000亩;2018年,高淳决定对固城湖西南水域围网养殖实施全面整治清理。经多方努力,当年底,固城湖1275亩围网全部拆除。

  溧水拥有14万亩石臼湖水域,其中围网养殖面积约2.8万亩。溧水区石臼湖管委会主任丁荣介绍,该区从2012年起停止发包水面,所有合同到期的水面不再续约。2016年,启动拆围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等方式,得到养殖户的理解,同意拆除围网,到2017年底,共拆除1.2万亩,剩下的1.6万亩也陆续拆除。

  截至目前,我市利用两年时间拆除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网围3.8万亩,提前两年完成围网养殖整治工作。

  生态优先,换个理念“靠水吃水”

  “生态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两湖一河’围网全部拆除后,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继续推进。”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围网成功拆除后,我市多个区已相继启动沿湖景观提升工程。

  如今,行走在固城湖畔的湖滨大道风光带,只见绿色葱郁、景色旖旎,而十五六年前,这里曾布满养殖围网和渔民的连家船。拆除围网、回收370多艘连家船后,高淳换了个方式“靠水吃水”——沿湖打造了1.6公里湖滨风光带,新增亲水平台、步道设施和绿化等,固城湖湖滨大道风光带成为高淳的城市水岸客厅,市民休闲、健身、观山、亲水、娱乐新添好去处。

  石臼湖也即将迎来“大变身”“大提升”。环石臼湖景观提升工程整个项目沿线长29.13公里,整体造价2.19亿元,预计2020年全部完成。施工项目包括景观亮化提升、亲水平台建设,自行车慢道建设等。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针对河湖本身,我市将科学调减公共自然水域投饵养殖,发展不投饵的生态养殖,并将持续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全力保护好河湖水质,打造更响亮的水产品牌。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发展休闲渔业,推进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餐饮结合,延长产业链,真正实现换个理念“靠水吃水”,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绿色南京魅力更加彰显。

  本报记者周爱明杜莹胡英华

标签:秦淮河;围网养殖;围网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