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清明时节 感受信仰力量传承英烈精神
2019-04-03 16:1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场关于信仰的对话”活动举行

  昨天,由本报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场关于信仰的对话”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图为与会人员和我市青少年代表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祭奠活动。 本报记者 吴彬摄

  昨天,雨花街道200多名党员及辖区内团员青年和群众代表用诗歌朗诵的形式展示了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本报通讯员屠梦娇本报记者冯芃摄

  渡江战役老战士、英烈后人等共话信仰。

  清明时节,怀念已故亲人情更切。

  人们在祭奠先人之时,没有忘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那些心中充满理想、为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4月2日一早,在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前往祭奠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日,由南京日报社、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场关于信仰的对话”活动举行。渡江战役老战士、雨花台英烈后人、雨花台烈士陵园讲解员和志愿者、参演话剧《雨花台》的大学生代表等聚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并展开了一场关于信仰的对话。

  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年近九旬的渡江战役老战士徐法全老人来到现场。徐老1945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同样年近九旬、至今“一颗牙都没掉”的渡江战役女兵汪洁华老人也来了。“我当兵几十年,其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而女扮男装。”老人说。

  清明时节,两位老战士表达了对已故战友的深切思念。他们说,为了革命、为了信仰,很多战友挺身而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长眠了大批革命先烈。昨天,两位雨花英烈的后人应邀前来。他们分别是:郭纲琳英烈的侄子郭常根、孙津川英烈的侄女孙以智。他们表示,雨花英烈们坚守信仰,不畏牺牲,英勇奋斗,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追忆先烈、祭奠先烈,更要将这份信仰延续下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为了雨花英烈精神代代相传,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和志愿者们扎扎实实地工作着、奉献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曹丹妮和“小雨滴”志愿者王泽铭、宋柯静也来到现场,分享雨花英烈、渡江老战士事迹带给他们的感动。

  江苏警官学院学警李硕、赵健益也从江北专程赶到“对话”现场。他俩是话剧《雨花台》参演者,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自己通过扮演雨花英烈,进一步加深了对英烈的认识、对信仰的理解的心路历程。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方国中说,雨花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去革命,力量源泉正在于信仰。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不断从雨花英烈史料中挖掘他们的信仰之源,还走进机关、高校、社区、企业等,将雨花英烈的信仰之光传递给更多人。

  渡江战役老战士话信仰

  徐法全

  徐法全:坚定的信仰激励大家英勇奋战

  徐法全老人是山东淄博人,14岁参军,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

  对话一开始,徐法全老人回忆说,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前夕,他带着5名侦察兵潜入南京,在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摸清了“总统府”、狮子山炮台等地的地形地貌和兵力部署。接到渡江命令后,他们找到一只小木船,冒着枪林弹雨横渡长江。

  徐老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革命战士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因为大家都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汪洁华

  汪洁华:因为有信仰,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

  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洁华老人是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人,14岁时便凭着一腔热血追随陈毅部队横渡长江来到南京。

  昨天,“对话”现场,老人指着坐在她对面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曹丹妮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长期在战壕里摸爬滚打。”

  老人回忆,战争岁月,条件艰苦,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为了革命需要,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女扮男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大家在革命队伍里形成了铁一般的信仰,所以“不怕死,更不怕苦和累”。

  雨花英烈后人忆当年

  英烈孙津川侄女孙以智

  “半个梨的故事”

  雨花英烈孙津川1895年出生在南京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后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党员,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33岁。

  昨天的“对话”现场,孙津川英烈侄女孙以智给大家讲了“半个梨的故事”:当年孙津川被敌人逮捕后,他母亲去狱中探望,给他带去了一个梨。孙津川吃了半个,用手指甲在剩下的半个梨上刻了一个五角星,表达自己为理想敢于奉献牺牲的决心。

  孙以智说,作为英烈后人,她更深刻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她以此为鼓舞,14岁时便参军入伍,在不断学习成长过程中一直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成为祖国富强的建设者。

  英烈郭纲琳侄子郭常根

  监狱中镌刻“永是勇士”

  雨花英烈郭纲琳是党的优秀女战士、共青团的好干部。1934年1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1937年7月不幸牺牲。

  郭纲琳英烈侄子郭常根说,他的姑妈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精神。她在手绢上绣了一枚五角星,表明对党的无限忠诚;在枕套上绣了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雁,象征她严守党的纪律和与难友们共同奋斗的决心。她还把两枚铜板磨成心形,镌刻上“健美”“永是勇士”字样,表达自己决不投降、永当无产阶级勇士的坚定意志。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为信仰奋斗的革命英烈们,我们要把先烈那份对革命、对党的信仰延续下来。”郭常根说。

  讲解员志愿者谈感受

  曹丹妮:

  “雨花英烈精神激励我战胜困难”

  曹丹妮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名讲解员,去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考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成为一名讲解员。

  曹丹妮说,在日常讲解工作中,她面向不同的观众因人施讲。向青少年讲述英烈们的求学生活和优秀品质,向党政群体宣传英烈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向社会群体宣传英烈们拼搏进取的精神,让每一位参观者真实感受到那个年代共产党人为信仰而奋斗的决心。

  “日常工作中,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激励着我迎难而上,战胜身边的困难。”曹丹妮说,她想把雨花台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雨花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王泽铭:

  “进步源于雨花英烈教会我的信仰”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王泽铭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一名“小雨滴”志愿者。他说,刚上大学时,自己过于计较得失,总期待于实实在在的利益,无法去正视信仰的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突破自己。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做义务讲解员后,他一遍又一遍温习着英烈们的生平事迹,才相信这世上真的会有人放弃原本富足的生活,为了信仰而去选择最艰险的道路。

  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激励自我的演讲比赛。再后来,他竞选成为学生干部,拿到了学校比赛的一等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考上了研究生,“这些进步都源于雨花英烈教给我的信仰”。

  李硕:

  “你们的信仰我们继承”

  江苏警官学院的李硕在大学伊始就参加了“红色文化看传承,超越时空的对话”这一活动。通过活动,他学习了冷少农、恽代英等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并知晓了他们为何长眠于这片土地。

  面对危险与家人的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冷少农孤身在外与敌斗争呢?李硕说,他后来从冷少农写给儿子的信中明白,那就是“信仰”:坚信通过自己的奉献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类问题,坚信奉献自己的热血能使革命的火光燃烧得更加热烈,坚信在自己的身后会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站在雨花台这片土地上,我能够庄严地对长眠于此的先烈们说,你们的信仰我们继承,你们的梦想我们守护。”李硕说。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马道军徐宁成雅 刘全民梁圣嵩本报实习生吴丽莉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吴彬

标签:信仰;雨花台;英烈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