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网上“云祭扫” 今年清明“低碳”祭扫成时尚
2019-04-01 09:0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马道军 黄隽  
1
听新闻

  心语亭对话,墓园办诗会,网上“云祭扫”——今年清明,“低碳”祭扫成时尚

  上个双休日,天气晴好,我市迎来清明扫墓高峰,约73万市民前往各大墓园祭扫,寄托哀思。

  记者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祭祀方式正悄然改变。“心语亭”里与逝去亲人跨越时空对话、墓园里办起诗词会、“网上纪念堂”渐流行……一个个祭扫镜头,记录了多样的清明缅怀方式,“低碳”祭扫正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

  镜头一:“心语亭”里,市民与逝去亲人平静“对话”

  3月27日上午,在秦淮区秦虹街道扇骨里社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思会,该街道20名市民在“心语亭”里,与逝去的亲人作了一次平静的“对话”。

  “心语亭”,就是一个独立、可移动的亭子,人们可以在亭子里回忆逝去的岁月,倾诉对亲人的思念。

  “父亲是军人,平时聚少离多,但对我一生影响很大。不能常聆听父亲教诲是我心中一大憾事。”当天,来自该街道集虹苑社区的刘先生哽咽地说,前几年,父亲在老家突然去世,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了他的心病,“人生如有来世,还愿做您的儿子,只是希望相处的日子长一些、再长一些,您老安息。”

  当天,该街道20名市民共同追忆与逝去亲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1个多小时的追思结束,平静地从“心语亭”里走出的亲属们都希望,这样的追思会每年清明都办。

  市殡改办主任陶四海介绍,这种人性化的追思形式,通过传递亲情、寄托哀思,可以引导市民更加珍惜当下、把握幸福。

  镜头二:墓园里办起诗词会,还有放风筝祈福

  3月30日,由市殡葬管理处、雨花台区民政局、板桥新城管委会主办的“古韵清明,放飞哀思”清明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在岱山陵园举行。

  活动中,主办方除倡议节地生态葬,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外,还安排风筝放飞、诗歌朗诵、古筝演奏、太极拳、汉服表演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祭祀方式,引领人们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传承。

  3月22日,南京隐龙山陵园在该园十二生肖生态葬区举办了“品诗词、忆先人、促改革、倡环保”2019清明祭扫诗词品鉴游园会活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前来给父母祭扫的赵女士说,漫步在园区,浏览精美的古典诗词,在清明的柳绿桃红中“神游”,这个清明节过得不寻常。

  市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张明跃认为,清明扫墓,可以理解为春祭,在踏青之余体会皈依,在祭扫之时体会感恩,“我们提倡文明祭扫、美丽告别,把追思之情播撒在美好、多彩的春季。”

  镜头三:借力“互联网+”,大学生为爷爷奶奶建“网上纪念堂”

  “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昨天一大早,在仙林大学城上学的马灿灿轻点鼠标,为逝去的爷爷奶奶建起一座“网上纪念堂”,弥补今年清明期间无法赶回宁夏固原老家祭拜先人的遗憾。

  马灿灿还将“网上纪念堂”的链接发给亲友,亲友通过点击网页上设置的送花、鞠躬等按钮,在网络上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据悉,网上祭祀近年来逐渐兴起。像雨花功德园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云祭扫”,市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一部电脑,就可以随时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纪念馆。目前,该园网上纪念馆已有千人,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次。今年该园推出数字化生命遗产库,通过计算机云空间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手段留住逝者的音容笑貌,这也成为雨花功德园生态葬的配套载体,方便市民实现绿色网络祭扫。

  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节核心是传统的“孝文化”,无论是墓园祭扫还是现代网祭,仅是形式不同。缅怀先人不必拘泥形式,心存感恩才是真正的节日精神。

  本报记者马道军本报通讯员黄隽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