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俄罗斯院士、德国院士、诺贝尔奖得主……一批金字塔尖的顶尖人才到南京江宁开发区开“创新创业”大会来了,他们喜气洋洋双手接过簇新的中国营业执照,意气奋发地给自己的研究院、公司揭牌,跨越千山万水,这批科学家已然将南京、江宁开发区当成了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二个家,成为“南京创业者”这个大俱乐部的成员。这是记者在江宁开发区举行的国际创新合作交流活动上看到的一幕。
活动现场,2家俄罗斯院士领衔的科技公司领取了营业执照。其中,赛斯奥特(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团队成员乌斯季诺夫教授领衔创建,其团队在激光器、气体传感器领域均拥有前沿成果。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茹科夫则将在南京领衔创办桑尼道特(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虽然看不懂中国字,但茹科夫还是开心地把营业执照仔细瞧了又瞧。他告诉记者:“我们带到南京的是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通过纳米半导体技术,我们的太阳能电池效率比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高出3倍,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科学家来说,产业化很难,是南京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和帮助。”
会上,还有17个渗透着“欧洲基因”的创新中心、研究院、孵化器类项目揭牌。其中,中德数字孪生创新研究院,由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伊夫卡领衔创办,未来将致力于建设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集聚的综合性管理运营平台。中俄卓越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由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与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ITMO)共建,研究院定位于发展中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合作关系,未来他们将成为世界先进科技在宁产业化的“端口”。
还有一批“孵化器”,如中德、中英、中以科技企业孵化器、欧创慧中法离岸孵化器等,他们将打破国界,促进南京和欧洲国家的优质创新资源深度交融。
前天,西班牙排名第一的Tecnalia研究院也与江宁开发区战略合作签约,未来将给南京带来先进制造、未来工厂(机器人工厂,无人工厂)、增材制造(比如3D打印的原料)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西班牙Tecnalia研究院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工业交通系统研究所所长阿古斯丁难掩兴奋:“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速度、规模感到惊喜,有机会参与南京的创新非常荣幸。未来我们将把欧洲的专家团队、高端技术,和中国杰出的科研人员、市场人员融合在一起,促进中欧高层次科技合作。”
这场热烈的对接会让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也感触良多:“创新其实是双向的,在科技创新方面,欧洲对中国很重要,中国对欧洲也很重要。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需要多元化的思维,不同背景的、不同文化的人才在思想上碰撞。南京给出了很好的创新资源,下一步看怎么运作。这次大会上,我被聘请为科学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我将利用自己的专业,为落户江宁开发区的项目、人才提供咨询。”
本报通讯员王强 本报记者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