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黄龙岘52户村民自发签订“环保公约”
2019-02-01 08:5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1月30日下午,江宁区牌坊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汪传平仍在忙碌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电话。“虽说春节临近,来黄龙岘旅游、参观的人还是不少。这两天,就有好几个村的干部来学习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村庄环境整治经验。”汪传平的声音里透着些许自豪。

  牌坊社区位于江宁街道东南部,靠银杏湖高尔夫球场。村庄东邻晏公湖、西接牌坊水库,四周茶山、竹海、松林环绕,环境优美,得天独厚。这里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黄龙岘茶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所在地。

  走进黄龙岘,街边店铺林立,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忙着拍照。街道洁净平整,隔一段路就能看见一个垃圾箱,即便是房前屋后的角落,环境卫生也和城里小区没两样。

  是什么让这个昔日偏僻、封闭的小山村大变样?“这得益于环境整治,与村民签订的环保公约密不可分。”汪传平坦言。

  2013年,黄龙岘村被江宁区政府确定为新一批“金花村”之一。当时,江宁街道与江宁交通集团成立南京黄龙岘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积极拓展农林副及旅游产业,打造茶文化旅游村,并改造墙面8万平方米,新建公厕4个、休闲广场3个,架设太阳能路灯96盏,河塘清淤4200立方米,拆除废旧猪圈、粪坑、披房83处,新增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

  经过村庄环境整治,黄龙岘实现了华丽转身。与此同时,乡村公路拓宽了,村里还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茶社、农家客栈,吸引众多本地市民及外省游客前来度假休闲。

  “原来村子里鸡鸭到处跑,猪圈随意搭,垃圾漫天飞,污水满地流,政府对村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拆乱治破,大力改造,环境比以前美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作为黄龙岘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老党员陈建发感慨道。

  目前,黄龙岘村庄绿化覆盖率达90%。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群众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让村子继续保持优美的生态环境,居住在这里的52户村民自发签署了《村民环保公约》并缴纳1000元“保证金”。社区则结合景区接待工作,加大在辖区内张贴标语,发放学习手册和宣传材料,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村民环保公约》包含不乱搭乱建、不乱堆乱放;不垦地开荒;污水排放到指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鸡、鸭等家禽不再放养;不随意放养较大型家畜等8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份《村民环保公约》,村委会让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组成检查小组,给每家每户打分;每个季度对做得好的家庭在村委会前公示栏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会在公示栏“露脸”。同时,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进行监督。汪传平说,这样一来,村民没人愿意因为乱扔垃圾在村里“出名”。

  “通过环保公约自治,我家经营的农家乐收益比以往翻了好几倍,不仅提高了家里的经济收入,还维护了黄龙岘的共同利益。”村民王兴隆说。

  如今,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黄龙岘人的共同追求。多年来,村民们都尝到了环保公约的“甜头”,自发从自家做起,爱护、保护村庄环境,擦亮了村里水清山绿的“绿色招牌”。据统计,2013年以来,黄龙岘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年接待游客超过180万人次。

  本报记者马道军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