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清华博士创办企业研发病理诊断AI 勇闯癌症诊疗禁区
2019-01-23 09:0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编者按:2019年市委一号文聚焦“创新名城”建设,那些潜心钻研的学者,激情澎湃的创业者是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基石,他们中更有这样一群人,带着多年积累的学识,带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勇敢地走出实验室,投身创业潮,他们创立的科技型公司完善着产业链条,推动着技术进步,惠及你我生活及城市发展。本报今起开设专栏《走出实验室,投身创业潮》,聚焦这些科技创业明星,听他们讲述创新故事。

  在象牙塔里呆了近10年,清华博士王书浩决定创业,这也许是他30多年来人生最大的转向。从本科到博士后,他一直按部就班,在清华园从事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是进科研机构或者知名大企业,也可能在高校任职,每一个选择都显得理所应当,但他却在博士期间作出了最出乎意料的决定:去创业。

  王书浩所在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由著名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一手打造,在人工智能领域极富盛名,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去阿里百度腾讯甚至谷歌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都不是难事,相比之下创业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在我看来,人分两种,一种是安分守己做事的人,80%的人都这样,剩下的20%有点不安分,总想做点什么,我应该就属于那20%。”王书浩想做的事儿就是“透彻影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公司起点却非常高,联合了中国、荷兰、美国等多国多地区人工智能及医学科学家,透彻影像希望通过使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病理科医生快速准确地作出病理诊断。

  对于理工科出身的王书浩来说,心血来潮并不是一贯的行事风格,创业是激情燃烧,更是深思熟虑。“我本科开始就是做量子物理的,这是非常复杂前沿的学科,虽然很重要,但是偏理论,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立刻实现。”王书浩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将自己总结为“工程师式的”,“我总想把书本上的东西,通过一个项目或者发明实现出来,这个可以实际地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也能反过来促进一些理论理解,因为实践出来的就是真实可信的。”书本里的经验早已不能满足王书浩,在读博的后三年,王书浩频繁走出校园,在各大公司选择实习机会,先后在百度、NovuMind(异构智能)和京东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具体的AI应用。这段经历为王书浩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窗口,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力量,“接触了学校外的产业,我才真正明白人工智能的力量,非常惊人,和学校里面的完全是两回事儿,上千台处理器,海量的数据,我在学校无法想象这些。”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一把金刚钻,那么医疗行业则是一项瓷器活儿。“医学对社会非常重要,但是却一直没有人做,中国医生少,病患多,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个领域帮助解决很多问题。”王书浩怀着满腔激情投身医疗行业,没想到却先碰了一鼻子灰。病理是把人体可能发生病变的组织制成切片,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来进行一些判断,包括癌症和一些肿瘤的最终治疗方案都需要受病理报告结果指导,而病理科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想在这个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并不容易。“每一步都很难,因为这个领域没有一件事是别人做过的,全是空白,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回忆起最开始研发AI模型的情形,王书浩很感慨,不过正因为很难,每一次进步都非常有成就感,“每次我们总觉得它的诊断可能不对,把结果送给医生去看,然后发现它都是对的,那时候就觉得特别感动,它比我们想象的还厉害。”

  现如今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王书浩团队培养出的病理诊断AI已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顶级三甲医院实现了初步应用。特别在胃部癌症方面的诊断,这款人工智能产品的诊断能力突出,王书浩介绍,它现在诊断癌症的能力相当于临床经验10年左右的医生,而且可以画出癌症肿瘤在胃部的区位。出于研究者的谨慎,王书浩特别又加了一句,“不过它现在只能判断是否患有癌症,而且仅限于胃部区域,也就是说还不够智能,最多只能回答是和否。”随着南京分公司的落户,王书浩团队的研究能力大大增强,他以理科生特有的清晰逻辑,讲述了透彻影像的未来,“南京这边会重点突出研发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南京的高校科研能力,未来我们的AI模型不仅可以回答是否,还能回答是什么,帮助医生区分出各类癌症的类型。”

  本报记者 孔伟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