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货车车前穿行,是不是就一定安全?明明距离侧面车身有2米多远,为何还是会被瞬间“吞噬”?在12月2日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之际,昨天,省市交管部门在南京一条未交付的全封闭道路上举办了一场交通安全试验场活动,演示交通事故发生的瞬间,以起到警示作用。
盲区:大货车车头前也有死亡地带
现场:一辆空载的渣土车停在路上,交警指挥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美团网约车及美团外卖的志愿者站在大货车四周,并让渣土车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可见区域,最后发现,渣土车前后左右均有看不见的盲区,且范围不小。
这些盲区具体分布在:车身两侧约1米之外的扇形区域、车尾1米之内区域、车前挡玻璃两边A柱的辐射区,此外,车头正前方约1米之内的位置也是容易被司机和行人忽略的盲区。驾驶员表示,因车身较高,若有行人从车前方通过,他坐在驾驶室里是看不到的。
案例:11月22日上午,张某驾驶货车行驶在江宁区天印大道上,为躲避地面坑洞,他看后视镜后认为后侧没车,便打了把方向变道,谁知突然“蹿”出来一辆面包车,张某避让不及撞了上去。
江宁高新园交警中队民警出警时,面包车司机表示,他一直是正常行驶,不存在突然“窜”出来的说法。交警判断,面包车应该行驶在大货车的视线盲区内,因此张某没有发现。最后,交警认定张某因疏于观察、盲目变道,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建议:货车车厢越大,盲区范围就越大,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路上时,应远离大型货车。具体方法为:距大货车左右两侧车身保持在2米以上距离;不要从车头正前方经过,至少要保持1.5米以上距离;更不要站在车尾位置。
内轮差:瞬间“吞噬”隔离桩
现场:交警先让渣土车在路上转个弯,将车前轮和后轮的轨迹用彩色油漆画在路上,并解释道:“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并不重合,这之间的区域就是‘内轮差’。”随后,交警让渣土车退回原地,将一个塑料隔离桩放在“内轮差”区域内,记者看到,此时这个隔离桩距车身至少2米远,而且避开了车头行驶的路线。
渣土车再次启动,就在转弯的瞬间,原本远离车身的隔离桩被碾轧在车身下。
案例:今年9月的一天,江宁滨江开发区铜井镇铜井桥路口,一辆大货车在转弯时,将一辆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撞倒,导致骑车女子当场死亡。江宁交警大队江宁中队民警调查时发现,正是内轮差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建议:试验表明,车身越长、车速越快,内轮差越大。很多人在与大型车并行拐弯时,以为自身离车头有很宽距离,且车头也已绕过了自己,认为很安全,却不知有内轮差的存在,大型车的后轮很可能将其卷入并碾轧。行人和骑车人遇到转弯的大货车,应保持距车身3米以上距离。
雷达盲区:对后侧方障碍物完全失灵
现场:交警先将5个文件夹堆起来放在一辆参与试验的美团网约车的车后方,高度正好在雷达正下方,此时,坐在驾驶室里的司机表示,并未听到雷达提醒,但是倒车影像可以看到文件夹。
随后,交警又将这5个文件夹移到车尾斜侧面,紧挨着车身,司机表示,这一次既没有听到雷达报警,倒车影像也没有拍摄到。
经测量,这叠文件夹高度在48厘米。
案例:7月15日傍晚7时许,江宁东麒路奥迪4S店门口,张女士驾驶奥迪Q5靠边停车,结果车子擦到了一辆停在后方的白色轿车。张女士下车看了下,随后驾车离开。
江宁交警大队东山中队接到报警后,找到了张女士。张女士说,那天倒车时不知为何雷达没有预警,没想到撞到了后面的车。她看了后车的伤情觉得不严重,于是离开了现场。张女士因肇事逃逸被罚款2000元记12分。
建议:不管是雷达还是倒车影像都有盲区,因雷达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曾多次发生。最为惨痛的是,有司机倒车时没留意,撞倒了蹲在车后方玩耍的孩子。因此,司机不可过分依赖倒车影像和雷达,家长也应看好孩子并做好安全教育。
本报通讯员苏交轩宁交轩梁斌张爱国李倩本报记者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