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俊斌 记者邓露洁)“改革开放40年,从基本温饱到吃出健康,从黑灰白走向时装个性化,从‘蜗居’到‘广厦’,从‘自行车王国’到‘说走就走的旅行’……”翻开陈昌盟的笔记本,每个月的备课内容条理清晰,字迹整洁,摘抄、剪报一应俱全。今年,已经是他作为玄武区玄武门街道廖家巷社区“聊民生”栏目主讲人的第七年。
“‘聊民生’栏目原来叫做‘廖民生’,取自廖家巷社区的名字。”廖家巷社区主任魏咏梅介绍道。2011年起,廖家巷社区“廖民生”栏目初创,直至2014年后,“廖民生”改名为“聊民生”,栏目活动的时间也固定下来。每个月20日上午9点至10点,陈昌盟都会走上教室讲台,翻开笔记本,在近200名党员群众面前开讲。近3个月来,“聊民生”栏目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这些年”为主题,陈昌盟主讲的同时也邀请社区党员上台自由发挥。
“传播党建信息,聚焦时政热点,评述社会百态,服务社区百姓,这就是我当时办‘聊民生’栏目的宗旨。”陈昌盟说。据介绍,廖家巷社区多为南汽职工家属区,居民老龄化比例超过60%。在近400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占67%。陈昌盟所在的党支部,党员平均年龄高达76岁。
2001年,刚从企业退休的陈昌盟自荐来到玄武门街道台城花园社区当书记,一当就是8年时间。在任期间,陈昌盟联合冯亦同等人,办起了社区报纸《台城柳》,台城花园社区被评为南京市首家“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09年,社区书记换届,陈昌盟回到廖家巷社区。
“我是一个‘潮人’。”今年74岁的他这样评价自己。陈昌盟喜欢上网浏览新闻,手机上也下载了不少新闻APP,并保持着每天看报纸的习惯,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会剪下来,贴在“聊民生”栏目备课笔记本上。“现在是新时代,社区老党员想要了解新生事物,但缺乏一定的渠道。”陈昌盟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用符合老年人的语言,将社会上新鲜的知识都传递给社区,让老人不在新时代掉队。记者从陈昌盟的笔记本中看到,不仅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疫苗”等时事新闻,还有“助银发族远离网络谣言”等时评,“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专业名词后附有大段的释义。
“人生的每一瞬间都自有它的光影。”这是陈昌盟的座右铭,这句话被他以黑体字珍重地写在备课笔记本的首页。7年下来,“聊民生”栏目的备课笔记已经记满3大本笔记本。截至目前,陈昌盟家中的工作笔记共67本,这些笔记的照片还曾在“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上“最美家庭”档案中展出。
“社区有一老,如有一宝。”魏咏梅说。廖家巷里“聊民生”栏目,从一开始的少人问津到现在活动日济济一堂。接下来,“聊民生”还将走出社区,前往各个展览场馆实地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