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谈洁)原定18个省市今年推行新高考改革,最终8个省市宣布推迟改革;而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后,学科建设压力增大,对优秀学子的需求更迫切。这一背景下,高校和高中如何衔接?26日,“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2018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知名高校和150余所重点高中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今年原定有18个省市推行新高考改革,其中有8个省市推迟了改革,这说明我们的高考改革遇到了困难,高中遇到了转型的困难。”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勤教授说,高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双一流”建设推进以来,发展压力就落到了学科、专业的头上,因此高校学科建设的压力和责任也更大,“虽然高中、高校各自的困扰和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优秀学子的培养、选拔与输送,始终是联系高中与高校紧密的纽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副所长柯政认为,中国的高校要想选拔优秀的学生,可以尝试建设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他认为,一个社会发展的高度越来越依赖于精英的高度,高考难度如果越来越低,会让越来越细心的、操练越多的人成为受益者,而不是那些有能力者。美国常青藤等高校在选拔学生时,美国高考SAT的权重不是最高的,权重最高的是大学先修课AP课程,学了AP课程的高中生相当于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让有能力的高中生更早地适应大学生活,自己找资料、论证、论述,去说服别人。”柯政认为,这应该是高校和高中教育衔接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