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金)鼓楼区爱心助学协会发起的“苔花公益助学活动”昨天启动。来自内蒙古和贵州的14名教师,分别走进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学和宁海中学分校,开始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该活动旨在通过给教师赋能,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
这14名教师中,有8人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的少数民族学校,6人来自贵州省龙里县摆省小学。他们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摆省小学6名教师和莫旗少数民族学校2名教师在莫愁新寓小学跟岗培训,莫旗少数民族学校另外6名教师在宁海中学分校跟岗培训。一周时间里,他们将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观摩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同时学习南京中小学的办学思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
“我工作9年了,这是第一次走出呼伦贝尔市,也是第一次来南京学习交流,机会难得。”来自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第三中学的英语教师敖娟说,她所在的初中共有1500多名学生,大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师资配备、教学设施配备不够充足,特别是口语化教学难度较大。“我最希望学习南京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好方法,回去以后把学生们教得更好。”敖娟说。
“我们协会是一家非政府性公益组织,成立12年来,一直致力为偏远地区、贫困县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获取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鼓楼区爱心助学协会秘书长蒋涛说,今年6月,协会工作人员在贵州实地走访发现,那里的孩子除了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随后,协会通过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14名教师到南京两所学校跟岗培训。“以前我们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关注老师。让老师‘走出来’,接触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回去后可以更好地培养当地孩子。”蒋涛说,今后,此项活动将会覆盖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学校和老师,也会拓展更丰富的学习交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