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石头城遗址首次发现南朝城门 填补六朝都城考古史空白
2018-11-19 09:2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历时20年,石头城遗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记者从近日在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针对清凉山公园内六朝石头城遗址的最新一轮考古发掘,发现了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东晋至南朝早期夯土城墙和角楼遗迹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遗址区内首次发现的南朝城门遗迹以及模印“石头”二字的东晋城砖,填补了六朝都城考古史的空白。

  东晋铭文砖印着“石头”二字

  定位石头城有了考古“铁证”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距今1800年前的石头城,是南京建都史的开端。公元212年,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因其“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此后一直作为六朝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城市变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石头城的具体位置和四至范围一直存在争议。

  1998年至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带领团队,先后4次对清凉山公园内的六朝石头城遗址展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不仅确定了六朝石头城的城垣四至范围,还摸清了城垣布局、结构、修筑工艺、年代变迁等问题。

  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大历史学院、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与清凉山公园管理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石头城遗址展开了第四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中,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东晋至南朝早期夯土城墙和角楼遗迹、南朝时期的城门遗迹、模印“官”字的大型城砖等一大批重要遗存相继现身,各方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这是“历年来石头城考古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块模印有“石头”二字的东晋晚期城砖,这个意外收获让学界专家兴奋不已。这两字铭文提供的考古“铁证”,让石头城遗址的“定位问题”再无争议。

  城门、角楼遗迹首次现身

  填补六朝都城考古史空白

  学界一般认为,六朝石头城有4个城门,分别是:东门(江苏省人民医院一带)、北门(虎踞路二十九中附近)、南门(国防园一带)和西南门(清凉门附近)。如今,这些区域已被城市建筑叠压在地下,难以通过考古发掘确认具体位置,但在此次发掘中,考古队却意外发现了一座“新城门”。

  贺云翱告诉记者,这次发现的城门遗迹位于石头城遗址的北墙东侧,年代为南朝时期。此前,无论是建康城还是石头城考古,还从未发现过城门遗迹,这一重大突破填补了六朝都城考古史的空白。

  从遗迹现象来看,这处城门采用了排叉柱式结构,而不是如今人们常见的券顶结构——前者城门顶部为平顶,后者则是拱形。所谓排叉柱式结构,是在门道两侧排设柱础,在柱础上立柱,柱上再架梁枋,以此构成城门洞的间架结构。贺云翱表示:“以排叉柱式结构来营造城门,在北方都城中使用较多。这表明,当年石头城的建造风格受到了两汉时期北方都城的影响。”

  此外,考古队还在石头城遗址北墙与东墙的交会处发现了一处东晋至南朝早期的角楼遗迹。该遗迹是一处由包砖砌筑、突出于墙面的建筑基址,附近还出土了很多筒瓦、板瓦、瓦当,应为角楼的屋面建筑构件。作为古代城垣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角楼一般建在城墙四角,因其突出于墙面且建有阁楼,视野十分开阔,可以起到瞭望和防御的作用。此次在石头城遗址现身的角楼遗迹,在六朝都城考古史上亦是首次发现。

  东晋朝廷设立烧砖官窑

  修缮石头城用“官”字头城砖

  在此次发掘区域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包砖城墙,高度约有1米多。更令人惊喜的是,现场还发现了一批东晋时期模印“官”字的大号铭文砖。

  这些城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体形”比其他城砖大出许多,数量多达几百块。专家表示,在此之前,在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史上,仅有大唐的长安城使用过体量如此之大的城砖来营建都城。这批“官造铭文砖”的出现,表明东晋朝廷为了修缮都城,专门设置了官窑来烧制建筑材料,同时也清晰地展现出石头城在六朝时期不断修缮、传承使用的历史过程。

  从东吴、东晋、南朝直至唐朝初年,“地形险固、通江达海”的石头城一直是战略要地,此次考古发现为了解石头城的历史沿革、六朝都城城墙、城门建筑结构等提供了崭新资料。贺云翱表示,石头城遗址的出土文物,与韩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历史遗存具有关联性,对于研究六朝都城文明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沿革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石头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被列入市政府工作计划,接下来发掘、保护、利用工作将同步推进。

  本报记者朱凯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