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溧水区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现“2430”改革目标
2018-11-14 08:5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9月17日,溧水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市民之家”正式运营,38家单位49个审批科室237个窗口涉及的299项(主项)政务服务事项成建制入驻,涵盖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水电气费、银行金融和保险服务等便民服务事项。这意味着溧水市民迎来“进一道门,办所有事”的时代。

  “市民之家”是溧水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溧水区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先手棋”,牢牢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探索形成了多规合一、容缺受理、集成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举措,改革的“红利”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不断迸发。目前,开办企业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1.94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3.48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8.5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提出的“2430”改革目标基本实现,近3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幅近30%。

  去年6月19日,溧水区在全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原先16个部门的106项行政许可事项“浓缩”进“一枚公章”,审批层级压缩一半,审批人员精简八成以上,真正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

  改革中,溧水区大力推进部门间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在全省率先研发使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全面集成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19个业务子系统,构建区域空间“一张蓝图”、应用管理“一个平台”、联动审批“一套机制”。提前介入、统筹办理项目投资、预选址、土地指标、环评等前置预审,预审结果同步推送至应用管理平台,由区行政审批局网上备案或立项,生成业务协同项目库,成为项目储备、查询及后续审批的依据,并通过重大项目APP实时跟踪督查,实现多部门、多规协同。目前已授权使用账户140个,实现审批部门、各镇(街)全覆盖。项目预审流程实现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全过程不见面,全流程留痕迹,有效杜绝了部门互为前置、来回审批、推诿扯皮等情况,最大限度压缩了审批时限和流程。今年1—9月,全区通过“多规合一”平台申报建设项目183个,预审时限由72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39个省市重大项目已开工38个,累计完成投资286亿元,均位居全市前列。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6天,创造了新的“溧水速度”。

  探索“不见面审批”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掌上办”,建设“不打烊”的“数字政府”。溧水区全面梳理“不见面审批”事项931项,积极推动实体大厅“一门”与政务服务“一网”深度融合。目前,全区28个部门已在省市“一张网”上入库行政权力605项,94.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不见面”办理,基本实现了“应上尽上、全程在线”。1—9月,全区共办理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9万多件,逐步实现群众、企业“一次不跑、事情办好”的改革目标。

  “容缺受理”让行政审批更高效。针对当前重大项目规模、质量逐年攀升和要素保障制约的压力,溧水区创新建立了“招商+预审”和容缺受理机制。对意向性强的项目实行边洽商边预审,将在审批过程中进行的合规性审查提前至项目招引阶段,既为后续各项审批程序打下坚实基础,又有效杜绝了不成熟项目。同时探索实施容缺受理机制,在项目符合规范性要求、不具备限制性因素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充分信任,为企业开辟“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今年1—9月,溧水区“容缺”办理项目81个,审批时限均压缩三分之一以上,有效推进了全区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

  本报记者毛庆 本报通讯员刘立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