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0天,南京用热情和真诚,点燃了深秋的巴黎。2018年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于10月21日至31日期间在巴黎举行。今年的“南京周”以“文都携手,创新同行”为主题,开展3大板块14项城市推介活动,一展南京城市的创新创意活力。
2015年,“世界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2016年,“世界创意之都”英国伦敦;2017年,“世界大都会”美国纽约;2018年,“世界文化艺术之都”法国巴黎……这是4年来“南京周”走出去的足迹。一年一城,4年来“南京周”不断传承与创新,充分展现南京城市的开放和文化多元,也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升级、合作发展,将国际先进资源引进来。一部有品质、有温度的“南京故事”,正随着“走出去”的创新传播,引来越来越多的全球粉丝。
城市扬起文化之帆,让全世界更懂南京
当地时间10月24日下午,“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开幕式暨‘城市的开放与文化的多元’国际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勒克莱齐奥、杜越、许钧、毕飞宇4位大咖就文学对城市的开放、对文化的多元贡献进行了主题交流,“南京故事”成了焦点。
4年来,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漂洋过海的经历,充满了许多这样的“高光时刻”——
米兰的云锦秀,与国际著名设计师合作,以时尚的云锦服装惊艳米兰时装界;在伦敦打造“中国盒子”城市客厅,邀请伦敦市民体验南京的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化;在纽约,“南京新娘”以爱的名义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在伦敦演出实验昆曲《邯郸梦》,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今年,“南京周”助推南京10位原生艺术家的50幅作品参展巴黎原生艺术博览会,这是中国原生艺术第一次参加在欧洲举办的原生艺术博览会……4年来,“南京周”已成为“让全世界更懂南京,让南京人更爱南京,推动南京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盛会。
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以推动“南京走出去”为使命的城市推介活动,每次都有不同的精彩。“南京周”结合每座国际城市的不同特色,围绕不同主题,不断调整着南京文化的国际表达姿态。
开放平台:“一起走”,让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坚定
文化输出是个大命题。在以往中国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资金、资源、经验”等严重不足的“痛点”。4年来,“南京周”贡献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让南京迅速累积起巨大人气。在“南京周”平台上,政府负责找好场地、搭好舞台、亮好灯光、请好观众,各区和企业、团体作为主角登台表演,各就各位,有效联动,实现“多赢”。
从2015年至今,“南京周”已经先后组织、动员和引导全市12个部门,秦淮、栖霞等6个区,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非遗学院等10余所院校,钱小华、毕飞宇等数十名南京优秀文化人才,十竹斋画院、南京(金鹰)爱乐乐团等数十个文化团队,福中集团、宝庆银楼、南京大牌档等100余家各类企业,群策群力讲好“南京故事”,陪伴他们昂首走向国际舞台。
在“南京周”巴黎站,一艘名为“秦淮河号”的游船从塞纳河德彼利码头驶出,中国南京科技创新产业及营商环境招商推介会在这里举办,向全世界展示南京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创意精神与创新能力。此外,栖霞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推介会围绕“交流互通融合发展”主题,10家南京企业与10家法国企业的代表展开交流,推进南京和巴黎两地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合作及两地经济、文化科技人才战略合作。
4年来,“南京周”作为城市文化国际推广平台,在推动南京企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外优秀产业项目在南京落地,现已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开展城市国际推广的道路。
年年创新:步步从容,彰显南京自信
4年来,“南京周”不断优化每年“走出去”的主题和内容,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脉络。眼界、思维、行动不断创新升级,赋予“南京周”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2015年米兰世博会,“南京周”初出茅庐,组委会以“云之秀城之美”为主题,使国际友人细致而又有温度地触摸到南京城市的人文温度;2016年伦敦设计节,“南京周”以“创意好东西”为主题,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开始审视文化的共性,主动与国际多元文化进行碰撞和融汇,寻找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机会;2017年纽约时装周,“南京周”走向成熟,以“与您有约”为主题,展现一个兼具历史温度与人文情怀的“南京的世界”,一个文化自信满满、发展活力充沛的“世界的南京”;2018年,巴黎与南京两座城市架起了对话的桥梁,以“文都携手,创新同行”为主题,在充分展现南京城市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对接,致力于促进产业的创新升级、合作发展。
4年来,“南京经验”沉淀出累累硕果。“南京周”虽然是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但其中的营商成果显得非常耀眼,透过一场场充满创意与人气的互动,不仅让世界触摸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精神以及创意活力,还让人看到了南京更加开放繁荣的未来……与世界同台,用最具特色的南京风光、最具创意的南京产品等“最南京”的符号,让未来的“南京周”继续为中国城市走出去探索南京模式,谱写更多更精彩的南京篇章。
本报通讯员褚雯 顾欣星
本报记者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