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等待一项验收结果,一旦通过验收,将增挂一个“社区医院”的牌子。“多出‘医院’两个字的意义大着呢,以前侧重的是公共卫生服务,变成医院则要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番改革,其实是重拾此前服务框架,即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让多发病、常见病在基层得到解决。
市卫计委基妇处处长李群昨天向记者介绍,目前我省正推进社区医院试点建设,我市共遴选出17家实力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已进入中期验收的包括中央门、新街口、南湖、铁心桥、赛虹桥、止马营、夫子庙、东山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了‘医院’二字,老百姓一眼就知道这里是可以看病的。”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俞庭源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中心以中医特色为引领带动科室整体发展,目前建成的特色专科就有4个。今年1—9月,门诊量超过18万,同比增长超10%。“诊疗项目的拓展将是社区医院建设的重点之一。很多以前开展不了的诊疗项目,以后都要开展。例如CT检查,在一级医疗服务机构内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老百姓现在做这项检查必须跑到大医院。”
记者看到,社区医院建设中期考核包括三大块内容,总分100分,其中服务能力提升分值最高,达40分,具体包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危重症识别病种、技术拓展数量情况;承接上级医院下转的各类急重病缓解期患者数情况等15项内容。
“增挂社区医院牌子,其实就是让基层医疗机构将曾经丢弃的服务能力重振起来,也是对此前改革走的弯路的‘纠偏’。”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此前多年,南京地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上轮改革中实施“上靠下沉”,主城15家二级医院仅留5家。玄武医院、白下医院、白下中医院、建中医院、建邺医院等7家二级医院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现在的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基本公卫服务很重要,但医疗也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需求,很多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诊疗功能大大弱化,导致市民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大医院的负担越来越重,大专家看的七成以上是常见病。”南京社区医疗协会秘书长孙祥华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社区医院的牌子,是从健康为中心的角度对居民健康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公卫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融合,也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托底之举,“让基层当好守门员的角色,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是根本,眼下,南京通过医联体建设等手段,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得以提升,而试点建设社区医院后,基层诊疗的服务项目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留在基层看病的动力会大大增强。”
本报记者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