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模式,以“中小企业联合拿地”方式打造特色“园中园”,着力提升项目的集聚程度、运作效率——近日,雨花台区创新产业“园中园”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点赞。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雨花台区支柱产业,2017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221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0%。近年来,该区坚持以改革思路为引领、以改革举措为支撑,着力推动创新平台打造、审批流程优化、产业发展转型、园区建设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园中园”发展模式由软件谷发展公司牵头代建,入园企业联合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委托代建协议、联合竞买协议。园区建成后,由软件谷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既为成长期企业节约了运行成本,又缓解了产业高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软件谷信息安全产业园是首个特色“园中园”,由软件谷发展公司和诚迈科技、中新赛克等9家本土企业共同拿地。除了9家企业的自有楼宇,软件谷还独立拥有4幢、12万平方米楼宇载体,未来将引进更多上下游软件企业入驻,预计2018年底将入驻软件企业约80家,吸引软件人才约2万人,园区税收超2亿元。第二个16家企业共建的“南部总部经济园(一期)”正在推进中。
此外,该区还针对双创企业普遍存在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以改革举措整合发展要素,着力构建“双创”全链生态系统。以资本为例,针对创业者尤其是初创团队融资渠道不畅问题,探索建立以资本要素为龙头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贷款,建设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推进线上“UP创投汇”微信社群和线下微路演相结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试点,引导各类资本和技术、人才、企业精准对接,逐步形成“机构争投”氛围。在全市率先探索“股权换租金”模式,解决园区科创企业早期小额短期应急资金需求,支持创业“小苗”轻装上阵、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软件谷“双创”企业获得天使轮以上融资新增到账额超过2.7亿元(不含新三板、IPO)。今年以来,全区企业股权融资已超15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加了4倍。
优化行政审批,推动“双创”服务快速快捷,也是该区的改革重点。全区重点在行政审批改革上打出组合拳,瘦身提速做减法、主动作为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去旧布新做除法,推动行政审批全面提速、提质。
打造更加优质的服务品牌。以“互联网+政务”为引导,以全科政务、告知承诺制、24小时自助取件、证照EMS免费寄送等改革为抓手,做到便民服务“一站式”、行政审批“一窗式”、项目代办“一线式”、线上线下“一体式”,推行“网上办、代办制、快递送、不见面”的政务服务模式。特别是在全市率先试点告知承诺、证照集成办理服务,企业办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截至目前,全科政务窗口一窗可办理18个部门的296个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850件,证照EMS免费寄送3.38万件。
形成更加便捷的服务效能。在政务大厅开设市委“一号文”创新名城窗口,提供政策咨询、讲解及各部门联系工作;开设预审代办窗口,对落地项目按照“3550”要求提供预审代办,代办项目33个,从立项到领取施工许可证最短用时29.5个工作日,帮助企业节约审批时间成本;开设企业注册综合性窗口,开展企业注册“一桌式”办理,所有企业注册事项3天内办结。
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事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行重点企业“一事一议”,通过“店小二”式精准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如,针对运满满等无车承运平台存在增值税抵扣难问题,帮助企业争取省市主管部门在自主权限内延伸交通部有关优惠政策。2018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南京市第二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雨花台区集聚独角兽企业1家,培育、关注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4家。目前,雨花台区两批共计上榜30家,数量达到全市总量的20%,总数再次位列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毛庆
本报通讯员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