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笔耕不辍 擎书于心 访文人书法家张国擎
2018-09-26 15: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6日南京讯(记者 李艳玲 邵文晶)他,是一名奋战在新闻战线几十载的资深媒体人,策划并采写了一大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报道;他,是一名专业作家,才学笃深,涉猎广泛,50余部作品堪称著作等身;他,还是一名文人书法家,翰墨书香里浸润着他对人生的独特认知与理解。他,就是张国擎先生。

  中秋前夕,适逢“大美中国 精彩江苏——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展” 在南京开展,张国擎原创并书写的行草作品《金陵赋》首次和市民见面。记者在展览现场见到了通才达识的张国擎先生。张先生穿着一件极其朴素的暗红色POLO衫,拎着一个纸质资料袋,低调得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家。但是当我们聊起文学、历史、古文以及书法,张国擎彷佛变了个人,开始滔滔不绝,身上瞬间有了掩藏不住的光芒。

  张国擎先生接受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

  孜孜求索 厚积薄发,以传世之心著文章

  幼时读过私塾,15岁下放农村,做了小药铺的学徒生;成年后做过记者,张国擎先生的跌宕人生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藏着数不尽的故事,而这些宝贵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来说,便是一座挖不尽的富矿、写不完的人生。

  “作家是要有历练的,肚子里得有货,才能写出文章。”张国擎先生身上有着老派文人的严谨和讲究。“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二先生》的生活原型就是小药铺的二掌柜,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观察和积淀,就不会有这个作品的问世。”第一次作品发表让张国擎享受到了文字带给他千金不换的幸福感,也让他认识到写作要言之有物、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血有肉。

  在小药铺里的这段时光,不仅给了张国擎创作的灵感,还让他与古文结下不解之缘。药铺里有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傅,他的古文功底极其深厚。张国擎便缠着师傅给他讲古文。刚开始,面对晦涩难懂的古文,张国擎学得很吃力,“可是古文里藏着大乾坤,有时一个字便可做一篇文章。一旦了解了古文的妙趣,所有的苦便可吃得!”张国擎开始啃起了古书,“那时候每天5点起床,12点多才睡觉,所有空闲时间全都用来学习古文”。

  古文研究,让张国擎不断汲取着历史智慧和精神滋养,为他的写作储备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无论是做记者,还是专业作家,受益于深厚的古文功底,张国擎以文字为生的日子都变得游刃有余。

  “新闻写作,要有依有据,文学创作同样要经得起推敲,万不能瞎写。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心血之作。” 张国擎对自己写的文字要求极高,甚至到了严苛的程度。当记者时,为了写稿,他用脚步丈量大地,再苦再难也要到一线采取第一手资料;当作家时,为创作《管仲传》,他反复研读文献,考证史料,再结合历史背景,创作出通俗易懂且具有文学价值的白话版本,用时整整3年;为写《去尘荐微》、《钩沉探微》两部围绕南京总统府的大部头著作,他殚精竭虑,读遍南京千年的变迁史,梳理出发生在总统府的那一段段波云诡谲、风云变幻的历史。为了创作《吴越后裔》,他把自己变成了吴语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这本书也成为研究吴越文学的经典之作……

  用心做文章的张国擎先生,迄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万字,著书达50余部。长篇小说有《惊鸿照影》《贱民的圣歌》《摇摇摆摆的舞姿》《寻找支点》《古柳泽》《海陵女子》《我的命运我的神》《阴谋与友情》;短篇小说有《葱花》《古柳一景》《古镇逸事》等。

  张国擎先生练习书法

  书写合一 自成风格 以名篇佳作传文字之美

  张国擎先生还是一位文人书法家。他对书法的痴爱源自幼时的执毛笔写字,在他的眼里,书法的线条独具美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后来在新闻单位工作,单位的老领导让他用毛笔信笺代笔回复那些老先生的信件,渐渐自己也养成了毛笔回复读者的习惯。为了写好毛笔字,他闲下来就临摹郭沫若以及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后来,有幸常常能看到林散之先生的真迹,他被林先生的书法深深吸引,开始钻林散之风格。到南京工作后,他又遇到了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并与之成为莫逆之交,言先生时常指教一二,让他的作品又沾染了些许“言体”,可以说,张国擎先生的书法博采众长的同时,又渗透着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张国擎的作品功力扎实,萧散飘逸,又文气十足。他尤擅写长篇行草,又因自己是作家,他的很多书法作品的文章也都是自己创作。他创作的《金陵赋》便是一篇近800字的赋作佳品,为了这一篇文章,张国擎磨了几年,直到自己满意了,才开始用书法来呈现。“南京是十朝古都,六朝帝府,但是宣传南京正气和宏大的作品很少,《金陵赋》这篇文章是我花了几年时间原创的,希望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南京的精气神。”张国擎表示,为了书写好这幅作品,前后用时三天挥毫泼墨,中途仅作短暂休整,力求一气呵成。“书法的过程讲究一个‘气’,整篇书法须气韵通畅,中途不能停止,不然‘气’就断了,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让人们欣赏到了如此精妙的书法作品。

  与专职书法家不同,张国擎视书法为精神调剂的良方,“当伏案写作久了,就想放松一下身心,书法就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张国擎先生说,写作时耗费心神,而写书法时却可以心无旁骛,内心平和安定。

  张国擎先生练习书法

   淡泊名利 笔耕不辍 以仁心大爱助力慈善

  “我这一生有两大爱好和一个原则——写文章,练书法,社会活动不参加。”张国擎先生有文人的傲气和坚守,在他看来,名和利都是身外物,做好本职工作,专心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事才是“王”道。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积淀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我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要重塑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一名作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笔,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做些微的贡献。”张国擎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令人敬佩地是,已近古稀的他,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我现在正在梳理创作《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散记》,囊括李斯、蔡邕、王羲之、颜真卿等中国著名的几十位书法家,每位书家的散记都有上万字,目前第一篇已发表,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完整地展现历代书法名家的个人特色以及中国书法传承发展的清晰脉络。” 除此之外,张国擎还将为无锡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写传,他的著作书单还远未完结。

  张国擎还有一个身份是益生书画院院长,有着文人济世情怀的他表示,益生书画院秉承公益理念,是全国首家非盈利性专业慈善书画院。张国擎透露,益生书画院已成立五年多,现有20多名会员,书画院曾组织多项公益活动,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助学、赈灾等公益事业。去年4月,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张国擎书法义拍会,义拍所得全部捐献作了慈善。

  “我不卖书法作品,为钱所累不值得。”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张先生,把书法完全当成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但是,把作品用来作慈善,我是非常欢喜的。未来,益生书画院还要继续做更多的公益活动,让我们的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

  张国擎先生作品《金陵赋》

  附:《金陵赋》原文

  钟阜蟠龙,石城踞虎。

  其地南摄吴越,北控齐鲁。

  推源六千三百载,先人已然刀耕火种。

  上溯二十八万年,庶民于此筑垒营巢。

  其势形胜东南,雄视江左。

  无愧六朝帝府,有为十代故都。

  楚王埋金,始号金陵。

  兵发夷州,孙权堪称英主。

  刘裕代晋,终生意图恢复。

  梁帝舍身,后人敬佛浮屠。

  驱元应天,朱明初立。

  治隆唐宋,天国溃华。

  晚清丧权辱国,民国首倡人权。

  雄师已丑过江,古城地覆天翻。

  五洲浮翠,一湖古称玄武。

  三山半落,二水中分白鹭。

  朱雀桥边,犹存齐梁遗韵。

  乌衣巷口,不复王谢风流。

  十里秦淮,流淌六朝金粉。

  百尺高楼,阅尽人间春色。

  或云江南佳地,帝王之州,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或叹莫愁烟雨,犹有余恨,燕矶夕照,辉煌永恒。

  石城霁雪,亦添清凉;钟山晴云,益显雄姿。

  至于牛首烟岚,东山秋月,灵谷深松,栖霞红叶,钟阜胜迹,何庸赘言?

  建康文风,久超方外。

  诗词曲赋,冠盖百代。

  夫子垂宪,遗泽万世千秋。

  贡院取士,文光直射斗牛。

  萧统寓居梁洲,遂编《文选》。

  刘勰托身定林,乃成《雕龙》。

  西园雅集,顾氏世传《女图》。

  太白壮游,凤台仙踪长驻。

  荆公隐处,半山胜迹犹存。

  短衣去国,龚贤扫叶空山。

  闲情偶寄,笠翁造园娄湖。

  儒林外史,婉而多讽。

  随园诗话,独抒性灵。

  海国图志,拳拳赤子之心。

  石城四老,飞扬翰墨。

  悲鸿抱石,挥洒丹青。

  叹曰:滚滚长江东去,滔滔烈士摩肩,千古英雄淘尽,伟业长存人间。

  今日帝府故里,更胜往昔。

  钟阜风物,日新月异。

  云锦贡品,昔时奇珍。

  淮扬大菜,风味小吃。

  承天地之垂爱,集饮食之大成。

  穷极工巧,精雕细琢!

  百里商街,华灯万盏。

  银河泻地,星光灿烂。

  长虹卧桥成排,天堑遂为亨衢通。

  铁龙入地蛟游,湖山任我八万里。

  高铁极目,迢递三千里路一日还;

  登高遐瞩,参差百万人家。

  店铺林立,街市繁华竞逐。

  楼房高耸,人民安居乐业。

  赞曰:

  山水城林如画,

  秦淮风月无边。

  熙园幸逢盛世,

  集庆气象万千!

  丁酉新春,倚先贤之文,稍作修锲,遂成此篇。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