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1号文件”强磁力 中外英才聚石城
2018-09-19 09:1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9月12日,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携其精准医疗项目落户江宁开发区,通过搭建全球先进精准医疗研究、转化和交流平台,促进神经领域细胞治疗技术发展临床转化。爱德华·莫索尔也是江宁开发区诺奖小镇成立两年来的第8位荣誉市民。

  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今年,南京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出台市委“一号文”及45个配套文件,强化“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贤才”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已吸引3名诺奖科学家、1名图灵奖科学家和52名国内外院士来宁“持大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科研成果项目,成为南京“产业合伙人”。最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最适合人才创新创业、最具人才创新创业活力——“1号文件”正释放强大磁力,中外英才齐聚石城。

  坚持“高精尖缺”,集聚一流产业领军人才

  今年4月,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亚裔得主姚期智率队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栖霞区。短短两个月,研究院孵化的一个项目估值已过亿,总额10亿元的图灵科技创投基金也已启动。

  南京科教资源丰厚,但创新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尤其是与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科研成果直接可转化的“高精尖缺”人才,反而是“短板”。基于这种理性分析,“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应势而动,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撬动大院大所创新源头的“金钥匙”。市“两落地一融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组建的168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累计集聚科研和管理人才近3000名,大批领先国际水平、策源未来产业的技术成果随之走出实验室、走进高新园、走向产业链。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激发产业高端聚才活力,“一号文”对年收入50万元以上高层次人才实施奖补;针对小微科企初创压力,政策允许3年内所作贡献全部奖励返还企业,并在加计扣除基础上再给予中小科企研发投入10%奖励。这3条均为国内首创,目的就是瞄准人才结构金字塔尖,让用人主体降低引才成本,增进留才黏性,更具创新发展竞争力。

  推出引才新政,让更多大学生安家南京

  作为“一号文”的配套文件,南京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推出一系列引才新政。

  外地高校毕业生只要来宁参加面试,未就业前都可以申请面试补贴,标准为1000元。面试补贴自今年3月底上线以来,截至8月底,共有1.9万人申请,3—7月通过0.97万人,发放金额累计975万元。

  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扩大范围、降低门槛:补贴期限由两年延长至3年,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由技师放宽到高级工及以上,将与父母共有家庭唯一住房、在宁部省属单位就业或提供住房租赁备案材料的本市和外地户籍大学生均纳入补贴范围。租房补贴政策的出台,让更多人将梦想安放在南京。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为6.51万人发放补贴3.77亿元。

  在市委“一号文”及其配套文件的强力支持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学历型青年人才首选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1—7月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相关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7月全市新增就业参保人数达30.67万,为历史同期数值之最,同比增长52.1%。新吸纳的就业人群不仅数量持续增加,而且整体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学历以上人数占比超七成,学历型青年人才成“新南京人”主力军。

  今年1—7月,全市留学人员数量增加近1800人,同期增幅首次超过苏州。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让人才近悦远来

  今年5月起,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占江多了一个新身份:首届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和另外26位委员一起,他将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发掘举荐优秀人才。这是我市打破唯资历、唯帽子等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市场化社会化人才认定机制的重要尝试。

  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推动下,高端聚才效应不断凸显。去年,我市4人入选创业类“千人”,占全国的1/10,居同类城市第二;17名企业人才入选“万人”,连续两年居同类城市和省内首位。作为市委“一号文”配套文件的创新举措,“举荐制”是今年我市坚持人才由市场评价、定价,在多元识才、破格用才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对被举荐人才的年龄、资历等一律不作要求,举荐后直接获得相应人才认定和政策支持,让更多专才、偏才和“新秀人才”得益受惠、脱颖而出、用当其时。

  人才近悦远来离不开一流创新生态。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完善促进人才宜居宜业的各项配套服务政策,营造有利于用才留才的一流创新生态。比如,对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可在项目用地自建人才公寓,或就近就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定向供应;高层次人才需要购房的,可不参加社会统一“摇号”,筹集商品房源定向供应;高层次人才子女需就读义务阶段学校的,由居住地所在区纳入政策照顾对象,安排区内公办学校入学;推出“人才优诊证”,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在本市26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就诊绿色通道,还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疗养等医疗待遇,为人才安居乐业免除后顾之忧。本报记者毛庆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