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金 通讯员秦飞)环境脏、秩序乱是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顽疾”。而在江宁区岔路口农贸市场,城管部门结合市场片区综合整治,通过垃圾分类、公厕保洁、车辆停放、门前三包等,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破解农贸市场脏乱差“痛点”。目前,全市共有408家农贸市场纳入标准化管理,151家通过验收,其中16个达到示范标准。
岔路口农贸市场建于2004年,去年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营业面积近3000平方米,服务周边10余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市场,这里看上去更像一个农商超市,入口处设置了休憩长凳,通道宽敞整洁,电子大屏滚动着各类蔬菜、禽蛋肉类的指导价格以及农残检测结果等。每个摊位旁都有一个蓝色的塑料垃圾桶,专门用来装菜叶、菜梗等可烂垃圾。市场一角还设置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投放点。摊主刘彩兰说,每天上午7点半、中午12点、晚上7点闭市后,保洁员都会将垃圾分类清运,环境清爽了,生意也更好了。
市场内干净整洁,市场外的沿街道路也按“十无十净”标准进行长效管理。江宁区东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科长焦爱校说,市场西面350米长的鞭鞍街两侧,共有约80家店铺,每家配发一个干湿分类垃圾桶,分别装其他垃圾和可烂垃圾,保洁员每天3次分类收运。路边原先摆放的数个大垃圾桶全部取消,并按无浮土、无积水、无乱堆杂物、路面净、树坑净、排水井口净等“十无十净”标准进行门前三包管理和环卫保洁。公厕以前是农贸市场的卫生盲区,如今也安排专人进行保洁。“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6点,我都在厕所里打扫,随时保持干净。”保洁员沈宏仓说。
为了解决停车难题,市场内部拆除违建,施划65个车位,还配备了2名停车管理员,专门引导车辆停放。
市城治办综合协调处副处长程进介绍,实施标准化管理,是破解农贸市场“痛点”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共有408家规模较大的正规农贸市场纳入了标准化管理,包括依法经营、建筑物完好整洁、污水排放达标、公厕达到二类标准等七方面。目前通过标准化达标验收的有151个,其中16个达到示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