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是唯一可复原六朝以来城市轮廓的城市
2018-06-27 10:0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几经兴衰更迭,方形成当下的空间景象。在此过程中,蕴含着丰富地理空间信息的地图,为后人了解与解读六朝古都的变迁提供了一种媒介。新近出版的一部记录南京“成长脚印”的《南京古旧地图集》可谓从地理空间上交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南京古旧地图集》

  很多舆图系首次公布

  众所周知,作为六朝古都,南京为叠压型的都城,后来再建都城时都没有另辟空地。著名学者、《南京古旧地图集》主编之一胡阿祥解释说,这就使得今天的南京城考古地层的分辨颇具难度,不同时代的建筑、道路、河道、桥梁、地名的沿革关系也极为复杂。汇编这本《南京古旧地图集》是为了保存一份文字史料不能替代的历史遗产,“通过现存的500多幅南京古旧地图,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南京100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

  此外,汇编《南京古旧地图集》也有一定的现实需要,胡阿祥称:“南京城市规划,如果不掌握城市的发展变迁情况,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比如若是将建筑物建在了古河道上,又没有做好相应的地基加固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李孝聪在会上表示:“在中国各大古都和地方城市中,南京是唯一可以通过古旧地图分析和复原自六朝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城市轮廓,勾勒出城市形制发展演进层序的城市。”

  对于《南京古旧地图集》中收录的500多幅南京古旧地图,该书责编、江苏凤凰出版社韩凤冉告诉记者,“这基本囊括了目前已知和可搜寻到的历史文献中保存下来的所有南京舆图。”其中包括“十九世纪以来具现代测绘技术之各式大小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各类主题地图,如城市图、水利设施图、土地利用图等;各种航空照片与底片”等。

  该书“图录”收录的古旧地图中,很多是首次公布,比如绢底彩绘的《大明舆地图》,绘制时间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墨绘上色的《大明一统山河图》,制图时间可追溯至清康熙六十年(1721)。二图此前均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除了各种地图,书中“文论”部分还收录了相关研究论文18篇。其中,《大视域地图中的南京》从全球、区域和高层政区视野展示南京城的地理位置;《志书与绘画中的南京地图》《晚清民国时期测绘南京地图》和《明清时期南京绘景地图》则通过历代志书的附图等样式,展现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南京城市形态的空间认知。

  揭秘一

  明朝用黄色八边形符号突出南京地位

  涉及南京的古旧地图,现存最早者成于宋代,而自明时起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的地位开始得到突显。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姚乐在《二十世纪前中外大视域地图中的南京》中介绍说,在以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为政区断限的《大明混一图》中,表示南京城的图式符号还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框,当然这个方框要大于周边府县之图符,上书“皇都”。在长江北岸、淮河南岸还有一处图符的大小与南京相近,那是在明太祖故里凤阳营建的“中都”。该图以绢为底,纵347厘米,横453厘米,幅面广大,原件现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到了成于明正德七、八年间(1512—1513)的《杨子器跋舆地图》中,南京的图符已经变成了一个醒目的黄色八边形符号,内书“南京”二字和“应天”、“上元”、“江宁”等府县名称。再看成于1570年代的《王泮题识舆地图》,南京城仍使用八边形图符,在八边形外又包了一圈城墙图案。

  在《杨子器跋舆地图》中,所用图符达23种之多,是我国现存古代地图中,“最早系统地使用图式符号、最早在图内辟出一隅设置图例的全国政区图”。其时,南京已经降格为陪都,但图符仍明显区别于中都凤阳府和浙江藩司治所杭州府所用的红圈,也比表示诸如镇江府这类普通府城及州城的小白圈、表示一般县城(如句容县)的长方格、表示卫所驻地(如太仓县)的菱形格都要显眼,从而彰显了南京的特殊地位。

  据了解,明代所绘地图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舆地学家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分图《南直隶舆图》中,南京城和溧水、高淳等应天府属县的定位,已与近现代地图十分接近。与此同时,存世彩绘全国地图也变得多了起来。

  揭秘二

  利玛窦不是最早画地图介绍南京的欧美人

  南京何时出现在欧美人绘制的地图之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张著名的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但是,姚乐指出,1584年版的《寰宇全图》要更早一些。

  在16世纪晚期以前,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很少,即便是先后作为大明帝国首都与陪都的南京城,也没有被他们注意到。一直到1584年,再版的《寰宇全图》中加入了一张由葡萄牙人巴尔布达绘制的中国地图。

  在姚乐看来,“它是欧洲传世地图中首幅以中国整体作为描绘主题者,也是最先标出明朝全部15个省级政区(两京十三藩)地名者,成为之后数十年内诸多欧版中国地图的蓝本,影响甚为深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地图的中部偏下近海地带,出现了两个地名都与南京相关。一个是城市名C.Nanquin,一个是政区名NANQVII。

  “中世纪拉丁文的大、小写字母并非一一对应”,姚乐从该图后来的某个简化版进行了分析:Nanquin就是“南京”在明代官话或方言中读音的转写,而NANQVII从发音上判断,对应的当是汉字“南畿”,即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本报记者王峰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