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1日讯 在新街口附近,有个20世纪80年代就建起来的小区,叫做“秣陵路101村”。2015年之前,这里破旧、脏乱,到处都是白白红红的“牛皮癣”小广告,居民脸上都是阴郁的表情。然而2015年,这里被秦淮区的“文化滴灌工程”和“一社一特”工程改造成了“博爱101馆”,这个小区彻底改头换面,不仅变身成了一处绿草如茵、处处风景的小区,还在国内外都出了名。3年来,光从贝宁共和国、斯里兰卡共和国远道而来参观的客人就有十几批。
远远地还没走进秣陵路101村,写在深色老木头上的金色大字“博爱101馆”就映入眼帘。米色的墙上,一条条关于博爱的名句被刻成一片片木简装饰起来。语出曹植《当欲游南山行》的“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语出欧阳修《乞出表》的“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语出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的“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博爱”更是被深色的木框裱装起来,放在博爱101博物馆的主墙上。
这个馆其实就是整个小区。进门的长廊上,一溜排的小画框,展示了南京的博爱故事,例如南京的古代善举之巷程善坊、清朝的南京大善人丁云衢、南朝的社会楷模遗迹杜姥宅……还有就是生活在秣陵路社区里的那些善人善举,例如全国劳模禹正秋、百岁老人王兰英等。居民的院墙上,则巧妙地用扁担、竹简雕刻上各种各样有主题的博爱的内容,像“慈母篇诗词”“孝女篇诗词”,国际红十字会的“反对歧视、尊重人道”“我们的世界你的行动”海报……既是精神食粮,更是艺术装饰,把老百姓单调的小院墙装点得十分精致。
翻开博爱101馆的留言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贝宁国家红十字会代表写道:“中国的基层都能这么广泛地宣传红十字会精神和文化,说明慈善已经深深地进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中亚国家灾后可持续发展研习班的代表写道:“在这样一个常见的小区里,能看到这样的红十字精神文化宣传,感觉很不可思议,这样在百姓中加强慈善事业建设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