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南京市出台水环境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前不久,《南京市2018年水环境提升工作方案》下发,对今年的治水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治水重点工程以及当前进展情况。
成立水质提升办公室,高效运作
《南京市2018年水环境提升工作方案》已于3月21日下发。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竺兴宏介绍,方案明确了今年的水环境提升目标,主要有:巩固提升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达到长治久清;启动建成区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玄武湖、月牙湖、莫愁湖、外秦淮河等城市重要水体水质达到IV类;全面开展非建成区黑臭河道整治,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运行效率,建制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配套管网污水收集率达70%;全面落实《南京市排水条例》,排水许可办证率达70%以上;基本构建“全面覆盖、责任清晰、标准明确、运营规范、管理高效”的排水设施管养体系等。
“今年的《工作方案》与以往比,更加注重水体治理的系统性、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和管护机制建设。”竺兴宏介绍。
为了保证水环境提升工作高效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下设6个工作组,在市政府集中办公。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调度解决水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重难点问题和相关工作,形成了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11项重点推进工作,治污还要清水
作为全年水环境提升工作的指导,《工作方案》明确了11项重点推进工作,主要任务包括: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实施南河等72项水环境提升工程,启动消除劣Ⅴ类水体治理工作,实施玄武湖、莫愁湖等8个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工程。推进黑臭河道整治,年底前全市域消除黑臭水。推进入河排口整治,确保排口旱天零直排、河水不倒灌、排涝不阻水、雨天少溢流。推进污水主次管网建设,新建主次干管125余公里,研究主城区城南、江心洲、城北、城东等污水收集系统互联互通可行性,启动城南—江心洲污水主管互通工程。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实施80平方公里、2396个片区雨污分流。推进污水管网排查与修复,实施1000公里(含河西地区约60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街巷支管清疏、检查,对问题管网整改。推进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提标工程,污水提升泵站新建、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江心洲污水厂提标、城南污水厂扩容改造,推进400个规划布点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断面水质监测与评估,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法,确保达标排放。推进水系连通、引水补水工程,加大秦淮新河向内河常态化引补水力度,实施武定门象房村净水站、鼓楼区河西北部地区引调水大循环等工程。推进面源污染整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水上交通船舶污染和“五小行业”(餐饮店、理发店、洗浴店、洗衣店、洗车店)专项整治。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切实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排水设施“片长制、管长制”,落实排水设施巡查制度,推进排水设施及河道验收移交工作,落实排水条例,加强排水执法,排水许可办证率达70%以上。
这11项重点推进工作从建立长效机制、水污染防治、重点水体水质提升等方面,对全年治水工作进行了细化。
已有9条河道启动整治
发布会上,竺兴宏还就今年水环境提升工作进展作了通报。
在河湖整治和水质提升方面,列入城建计划的51条河道已经启动整治的有9条,还有11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8处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完成可研批复4项。全市99个黑臭池塘(小微水体)整治项目,已有54个完成实施方案编制,26个完成招标工作,20个开工建设,12个完工。
雨污分流工程方面,根据2018年全市城建计划,今年需实施2742个片区雨污分流、166公里污水管网等建设任务,截至3月底,已开工341个片区,建设9.81公里管网。
水污染防治方面,环保、经信部门联合制定了《南京市电镀行业环保整治方案》;开展重污染小型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共梳理52家清理类企业和18家整顿类企业,并组织开展市级督察。(本报记者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