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2日讯 她是一名基层医院的护士,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自学成了一位急救高手。在不久前结束的南京市技能大赛应急救护技能竞赛中,南京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玄武医院)内科护士长虞建花荣获第一名。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位急救能手,了解到荣誉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不平凡。
南京急救大比武,社区护士拿下第一名
去年11月12日,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在南京林业大学紧张地进行着。总计有700多名选手一较高下,他们中间有来自基层医院,有来自南京三甲大医院,还有来自学校、红会的,高手云集。
当天上午进行理论考试,下午进行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4个人一组同时登台,虞建花是第一组第一位选手。心肺复苏比赛,她第一个完成;创伤救护,第一个完成,比同台的其他选手快了1分多钟。赛后的打分,创伤救护这一项,她获得了所有选手中的最高分。
虞建花回忆说,当时台下坐着6个评委,现场打分报分,不仅看急救过程,还上台逐个检查,看经过、算时间。作为第一个出场者,其实也给评委打分出了难题。因为没有其他选手比较,对于第一位参赛者,评委在打分上往往保守,很容易吃亏。但是,虞建花顶住了压力,用实力征服了评委。
虞建花荣获“南京市应急技能竞赛第一名”“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能手”荣誉称号,此外她所在的玄武红十字还荣获了团体一等奖。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南京市五一创新技术能手、南京市技术能手……对于获奖,虞建花很自豪。她说,这个比赛考的是平时的基本功和临床应变能力,是真正救人的功夫。
学医救人,缘于同学溺水离去
因为对急救和公益事业的热爱,早在2006年,虞建花就开始急救志愿者的生涯,利用业余时间去红十字会、社会公益机构做志愿者。南京马拉松等很多公共场所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南京几乎所有高校应急救护培训,她都去上过课。
而促使虞建花学习急救,与她学生时期的一次经历有关。上中学时,一年夏天,一个女同学在野游时不幸溺水。虽然同学被及时救上了岸,但是由于身边没人懂得急救,等到医生赶来时,已经错过了最宝贵的急救时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时就想,如果我会急救,她就不会离开我们了……”同学的不幸离去,虞建花决定将来学医救人。当了护士后,虞建花的工作中常常遭遇病危的急救。然而,她发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有差别,因为院内急救可以借助药品和仪器将患者从鬼门关前拉回来。但是,到了院外只能就地取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完成生命的接力。因为这个差别,她再次踏上了求知路,开始学习院前急救。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 2014年,她参加了江苏省红会应急救护培训,拿到了师资证书。随后参加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应急救护培训提高班,三天的比赛也是小组第一名,让她的急救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拿到证书后,在应急救援的同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播急救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学会自救和他救。
作为医院内科护士长,如今,虞建花不仅是院内急救的高手,也是院前急救的专家,成为医疗系统急救的多面手。
急救能手,也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热心公益的她,4年来,无中断地参与了玄武区高中军训应急救护培训,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林业大学等大一新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并多次进入小学、社区、街道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传播急救知识,为人人会急救,“救在身边”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累计授课时间近500小时。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专项活动,如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9月世界急救日等宣传纪念活动,宣传普及红十字会知识及技能。多次参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保障活动,如憨豆助跑环湖活动、节假日热门景区应急救护现场执勤、马拉松现场急救保障等。工作至今,她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2016年与一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签署捐赠同意书后配合高配体检,后因患者病情变化不能耐受而终止,成为她一直以来的遗憾。2017年5月、2017年7月分别被评为“2011-2016年度南京市红十字会系统优秀会员”“2011-2016年度玄武区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
虞建花坦言,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急救能手,是苦练出来的。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急救也一样,需要不停地学习、练习、反思、找不足,再学习提高。为了锻炼技能和体魄,她每周会绕着玄武湖跑3-4次,每周会抽出2-3个小时进行急救强化训练。“不练的话,技能就会生疏,不熟练速度就上不来,只有多练才能越来越快,才会越来越完美。”
虞建花说,护士是守护生命的天使,传播和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可以使人人都成为生命守护者。她会一直前行,守护生命,守护健康。
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