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砖文》获华东地区图书评选一等奖
两侧砖文内容重复的错版砖。
近日,第三十一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选结果在福州揭晓,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组织编写、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铭文天下——南京城墙砖文》从4000余种参评图书中脱颖而出,摘下一等奖。该书共两万余字,收录84幅图片,全面展现了南京城墙砖文的独特魅力。昨天,记者采访了该书副主编、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娥,揭秘城砖铭文研究的新发现。
一块城砖刻了11级造砖责任人
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镌刻在明城墙上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城砖铭文,就像一个浩瀚无边的“文化宝库”,记录着这座南京城内体量最大的文化遗产的前尘往事。
经过近年来的收集整理,专家发现,明城墙砖除了一部分在南京本地烧造之外,绝大多数城砖都产自长江中下游的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5省。朱明娥告诉记者,5省之中,最大的城砖产地是江西,共有十几个府、60余个县参与了南京城墙砖的烧造,而且烧造出来的城砖质量优良、铭文清晰。
尽管造砖产量不及江西,但其他省份烧造的城砖也有不少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珍稀作品”。比如,一块烧造于湖北黄州府蕲州广济县的城砖上,其铭文内容记录的造砖责任人上到府级提调官、司吏,下到窑匠、造砖人夫,由上至下达11级之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烧造责任人等级最多的一块城砖,也是体现当年南京城砖烧造责任制系统完备成熟的实物见证。值得一提的是,砖文上不同等级的责任人之间常常降低一至两个字,以示等级上的差别。
“亿里挑一”错版砖成二级文物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明城墙修筑时使用了上亿块城砖。在体量如此之巨的城砖宝库中,专家们经过历年的研究整理,发现了不少“亿里挑一”的稀有城砖。
说起错版钱币和错版邮票,很多人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南京明城墙也有“错版城砖”吗?
按照明代的造砖要求,城砖两侧应该分别印上督造官员和造砖工匠的“实名信息”,而这块“错版砖”两侧铭文印的都是造砖工匠的信息,内容都是:“总甲潘民雷关甲首谢清远小甲熊添昇,窑匠易丙一造砖人夫黄子保”。最重要的“官员信息栏”,意外地被“基层员工”取而代之。
朱明娥解释说,明城砖的铭文是用模具印制的,这种两面砖文一致的现象,应该是工匠在制造大量城砖的过程中一时粗心,在模印砖文时拿错了模子。目前,铭文内容重复的“错版砖”仅发现这一块,已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明城砖中有一些砖文上记载城墙烧造年号、年代的纪年砖,目前我市已收集的纪年砖中包括洪武元年、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洪武十年等。从城砖总体收集情况来看,纪年砖数量较少,而刻有“洪武元年”字样的纪年砖目前仅发现了一块。
铭文书法独缺“隶书砖”
城砖铭文里不仅记录着600多年前的历史信息,还能欣赏到别致的中国书法。朱明娥介绍,城砖铭文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书斋式”和“民间式”两种。
“书斋式”以文人墨客书写为主,他们追求城砖铭文的美感,字体流畅工整、笔画清晰、棱角分明,且多融入篆刻等艺术。“民间式”铭文的“创作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只求按照规定完成皇差,但笔画依然十分工整,一丝不苟,朴实无华。
朱明娥表示,篆隶楷行草这5种字体,目前在明城墙砖文中仅发现了4种,至今还没有看到隶书体的铭文。
虽然绝大多数城砖铭文都是楷书,但专家们在多年研究期间也发现了一块极为罕见的“篆体砖”。这块砖以篆体阳刻“吉安府泰和县”6字,字体独特,线条圆润。尤其是“和”字的“禾”与“口”位置颠倒,看上去好像是稻穗挂在枝头一样。
记者 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