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6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向日葵中队》封面。
在11月20日举行的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仪式上,我市选送的电视剧《于无声处》,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延安十三年》,广播剧《南京审判》,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图书《向日葵中队》获得优秀作品奖。昨天,6部获奖作品的主创人员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
谱写英烈恋歌——
“真实故事比文学作品更能打动人心”
《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共有15首,此次的获奖作品是从中精选的9首歌曲。其中一首,便是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作曲老师、流行乐研究所副所长章崇彬创作的《恋》。
章崇彬透露,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雨花英烈曹顺标的一段爱情故事。曹顺标又名曹均,被捕前曾在上海民联青年部工作,他对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女孩萌生了爱意,却没有表白。就义前,他留下了一段令人心酸的遗言:“如果我死了,只有两件事感到遗憾:一件是再不能革命;还有一件是我只活了十九年,还没有恋爱过。”得知曹顺标英勇就义的消息后,他暗恋的女孩伤心欲绝,不仅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纪均”,还终身未嫁。
章崇彬说,这个真实的故事,比任何文学作品都更能打动人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恋》。
由市文联、市广电集团和玄武区委宣传部联合制作的广播剧《南京审判》,讲述了1946年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战犯谷寿夫的艰难曲折历程。
该剧编剧、著名作家邹雷告诉记者,创作这部剧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处理好艺术和史实之间的关系。写完初稿后,邹雷到北京请专家把关,出乎他意料的是,与会的8位专家丝毫不留情面,从人物到情节几乎全盘否定。用邹雷的话说:“当时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邹雷没有灰心,他根据专家提供的最新史料研究,九易其稿,才写出如今这部《南京审判》。
书写城市形象——
“博爱之都要有更多明亮温暖的作品”
“我走不进你的世界,也听不懂你的外星语言,可我愿意陪你仰望星空,做你永远的守护天使!”作家刷刷在《向日葵中队》封底的一段温情告白,道出了对“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关怀。
《向日葵中队》的故事原型,是山西路小学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校园经历。书中以莫离的同学张小西作为叙事者,讲述班级同学对莫离从不解甚至敌视,到理解和关爱的经历。
刷刷说,南京是博爱之都,这个城市应该有更多明亮、温暖的作品,陪伴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2014年8月,大型高清纪录片《百年南京》在央视开播。本片横跨晚清、民国、新中国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四个大时代,为观众展现南京的百年传奇。
从何处着手提炼南京的城市精神,是拍摄前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该片执行总导演、南京电视台专题部副主任朱建宁表示,主创团队在创作初期就提出了“重读南京”的理念,主题最终确定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俯视南京——从1840年《南京条约》签署开始,南京就与整个中国一起,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国城市的现代之路,并一次次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于是,着重城市启蒙的《开启梦想》、城市规划建设与演变的《理想之城》、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传世风雅》等五个篇章,构成了《百年南京》的叙事骨架,带领观众发现南京全面而又独特的城市内涵。
塑造特工英雄——
《于无声处》填补国安剧创作空白
去年9月,由南京电视台、中央新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六集文献纪录片《延安十三年》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南京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张建宁说,《延安十三年》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岁月。该片通过大量亲历者以及专家的讲述,勾勒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十三年时间内的政党建设、理论创造、组织力量凝聚等内容。
由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联手打造的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于无声处》,2015年4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以中国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国防安全反间谍工作为背景,描写了国安战线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欧美国家推出的当代反间谍影视剧,塑造了007这样风靡全球的英雄特工,而当代中国特工的英雄形象,同样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琰说,《于无声处》的成功之处,在于走出了敌特剧、刑侦剧的创作定式,填补了国内国安剧创作类型的空白,“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来寻找生活与幸福的真谛,重塑信仰的力量。”
本报记者 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