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 描绘2035年的南京

来源:南报网   2017-11-23 08:56:00

  江宁湖熟街道青砖黛瓦、景色秀丽、干净整洁的农民新社区。本报记者 姚强 冯芃 摄

  加强名城保护,南京“古都风貌、江南风韵、国际风尚”城市特色日益显现。 本报记者 崔晓摄

  南京已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这是南京第四次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即将诞生的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它的近期规划是2025年,远期至2035年,展望远景至2050年,因此这部规划被称为“南京2035”——它将为南京人描绘2035年的城市模样,告诉你那时的城市建设、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新一轮城市总规怎样进行修编?它对南京城市发展有何意义?它将怎样影响你我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位采访。

  市委市政府首次全程督导修编

  首次落实“多规合一”

  玄武门,古城南京山水城林尽收眼底。 本报记者 冯芃 摄

  楚翘城,采用新型商业街建筑模式,建设集写字楼、酒店、商业为一体的高端服务型城市综合体。 本报记者 崔晓 摄

  长乐渡,仿明清建筑错落有致,沿街店铺陆续进驻,成为老城南又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本报记者 吴彬 摄

  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孙银根介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事关南京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总规划修编要严格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依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过硬的工作措施和各方的协调配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高水平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版城市总规首次由市委市政府全程督导、参与。”孙银根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自今年7月总规修编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座谈,本月20日,南京召开城市总规修编专家咨询会,聘请由国内规划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

  除此之外,此次城市总规修编还体现了多个“首次”:

  首次提出“多规合一”概念。市规划局总规处处长罗海明说,过去南京存在多个部门制定规划的问题,国土、规划、交通、环保、电力等等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划,“这就造成规划和规划‘吵架’的局面,在用地性质上常常出现矛盾,缺少协调性。”“南京2035”将体现“多规合一原则”,部门之间统一,市、区之间统一,“南京2035”编制过程中,南京将建立“共同规划”机制,各区、各部门全过程、深层次参与总规修编,实现共同调研形成问题共识、共同研究达成目标共识、共同参与达成规划共识三大目标,促进市区多规合一、部门多规合一。为此,南京将建立两个平台,一是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和相关规划,集成空间现状和各类规划信息,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现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相一致。二是建立基于“多规合一”的协同审批平台。在数据平台基础上,向管理和实施延伸,实现部门协同、信息共享、项目审批、评估考核、实施监督、服务群众等功能。

  据悉,“南京2035”将于明年完成。

  “南京2035”将完成三大历史使命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当中的高层次的规划,是城市规划长远性、综合性、严肃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空间规划的核心,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副局长,也是这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参与者何流说,这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南京首次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在当前南京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82%的今天,城市总规修编显得尤为重要,“南京2035”将完成三大历史使命:首先,总体规划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确定新时代南京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格局与新路径。其次,总体规划是党委政府的重要施政纲领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设计南京加快转型发展的路线图。第三,总体规划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制定南京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城市总规具有法定效力。”何流说,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长远性。城市总体规划是唯一一个规划期限为二十年的规划,它强调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统筹考虑。二是综合性。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三是严肃性。南京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要上报国务院审批,批准后就具有法定效力,是其他相关规划编制的依据,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

  市规划局规划编研中心介绍,结合南京特大城市实际情况,计划从规划编制、管理、实施全过程角度,建立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城市总规将明确南京2035年及2050年的战略地位,这包括落实国家定位要求,立足全球视野和长远发展,明确南京2035、2050战略定位;二是建立山清水秀、韧性安全的生态框架,确定人口和土地政策导向和发展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定一线(永久城镇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两线合一)两区,建立山水林田湖城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格局;三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创新导向的产业布局;四是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南京都市圈;五是加强名城保护,强化“古都风貌、江南风韵、国际风尚”的城市特色;六是合理配置要素,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其他三项主要任务分别是,面向地方事权的城市总体规划细化传导落实,建立面向管理的城市总体规划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机制。

  有“温度”的规划,更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

  市规划局介绍,在这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思路,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体现人文关怀,“是一部有温度的规划”。比如,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发展价值观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严守生态发展底线,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锚固自然生态格局与基底。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生活配套等,新一轮总规修编将更多从老百姓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考量,构筑5—10—15分钟生活圈,在指标体系的选取上更加关注市民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注重支路网和慢行通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创造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南京2035”有温度,还体现在开门办规划上。8月31日,南京市规划局邀请十几位在宁生活的外籍人士座谈,请他们谈谈对城市总规修编的意见和建议。向这样面对不同人群的座谈会已经举办100多场,目标人群有机关公务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此外还展开了在宁规划老专家、创新企业与科创人才、创业大学生、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业、国际人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题座谈。

  从即日起,南京市规划局还将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市民可以通过《南京日报》、南京市规划局微博、微信填写调查问卷,提出对规划修编的想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总规修编过程中,南京除了会对标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还会对标国外的城市,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和日本的大阪。

  专家介绍,对标波士顿是因为南京和波士顿同为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怎样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城市总规将进行布局。对标大阪,则是因为南京和大阪都为历史文化名城,到2035年,南京的公共服务、城市生活配套等能达到现在大阪市的水平。

  新闻链接

  南京城镇化率82%

  居全国前十名

  南京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有着近百年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经国务院批复了四轮总体规划,现行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有效地指导了南京近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对南京城乡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市规划局总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南京全市总人口增长到2016年827万人,城镇人口678万人,城镇化率上升到2016年82%,城镇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十名。

  在现行城市总规指导下,南京城镇建设用地稳步增加,用地结构逐步优化。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副城和新城。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公共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比例不断增加。同时,多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按照现行总规提出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空间结构,东山、仙林副城建设加快,综合功能不断提升,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区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多心格局初步显现。永阳、淳溪、板桥、汤山等新城发展较快,主导功能不断增强,葛塘、汤泉、秣陵、湖熟、柘塘、桠溪等新市镇功能逐步完善,同时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发展布局持续优化。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目标得到落实,特色不断彰显。南京市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加强了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工作,完成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重要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一般历史地段文物紫线、城市紫线划定;完成南京明城墙本体维修和两侧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门东、门西片区、南捕厅、公馆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下关滨江、复成新村等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建成了江宁织造府、六朝、科举等博物馆和云锦博物馆。在生活配套和城市功能改善方面,在现行城市总规指导下,南京交通设施有序实施,综合交通水平不断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加快建设,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城乡环境面貌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健全,规划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江瑜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