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家人工智能科技企业集聚南京开发区
南京开发区的旷视科技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人脸识别系统。本报记者 冯芃摄
传说中的“天眼”如今已真实存在。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天眼”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锁定目标,甚至帮助公安机关抓获逃犯。昨天,记者走进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旷视科技公司,体验人工智能的神奇应用。
一进门,记者的脸部图像就显示在一面大屏幕上,被标识为“陌生人”。“只需几秒钟,系统已经对你的脸部进行了精准识别,如果系统设置过不让陌生人闯入,那你就走不进这个大门。”旷视科技的研究人员介绍,旷视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及其自主研发的人像抓取设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落地应用。
“我们的技术使城市路面上的安防摄像头,变成了能够识别每一张人脸的智能机器人。前段时间,一名逃犯在某市街头出现,其头像只在‘天眼’摄像头出现了3秒钟,25分钟后就被警方抓获。”研究人员介绍,以前公安部门想在海量视频中提取有效线索,要耗费大量人力。旷视“天眼”已经强大到每秒30帧抓取、每帧最多抓拍人脸照片100张以上,在它的面前,一切将“无所遁形”。
2011年成立的北京旷视(Face++)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其在南京开发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今年4月正式落户,如今已拥有150多名员工,近期开始筹备的旷视南京研究院,将与北京、美国西雅图研究院联手开展一系列平行研究,共同攻克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目前,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为不少金融机构和共享交通企业提供了刷脸支付、远程身份核验等应用。今后我们的研究方向还将拓展到车辆识别、文字识别等新领域。”旷视科技南京研究院负责人魏秀参介绍。
与旷视科技位于同一幢办公楼内的地平线机器人,也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昨天记者走进地平线机器人的声学实验室,这里正在开展机器“语音识别”方面的实验。站在三五米之外,对着一台空调说出开机、关机、温度调到××℃等指令,或是向四处乱“跑”的扫地机器人发出不同指令,这些机器都能非常“听话”地执行。
“我们正在研发的这款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可以实现手势控制。我们还与车企合作开发了无人驾驶系统,车辆可自主识别路上行人、车辆、车道线和交通标志,在危险发生前做出判断、及时预警。”地平线机器人软件研发总监李育国说,“目前,地平线已为超过1000种设备装上了‘聪明的大脑’,很多产品已经实现量产。”
南京研发中心是地平线机器人除北京总部之外,在国内城市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成立不到一年,已有近百名研发人员。“选择南京,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才资源。”李育国说。旷视科技的落户亦是如此。“南京不少高校拥有人工智能领域强大的科研实力,每年都有不少相关领域的毕业生。再加上开发区初步形成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所以,我们也来了!”魏秀参说。
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延伸,我市近年来逐步在语音识别、智能家居、机器学习等领域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领先企业,南京开发区更是快人一步,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南京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介绍,目前落户园区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已超过55家,现有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引育人工智能领军人才超过30名,人工智能企业年度营收超过52亿元。前不久开发区发布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希望到2020年集聚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300名,集聚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250家,建成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