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纪念馆三期工程昨日获颁鲁班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鸟瞰。本报记者 崔晓摄
南报网讯(通讯员 徐凌 记者 殷学兵)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颁奖活动昨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家公祭日活动的重要场所,位于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获奖。
据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是南京市在人大代表建议下,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的。项目设计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院士,他被业界尊称为“中国馆之父”。在原有的“历史”和“和平”两大主题基础上,新馆设计增加了“胜利”主题。
2013年,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容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建设重任交由建邺区负责。为加快项目推进,建邺区迅速成立建设指挥部,并先后投入2万多人力,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
“施工中,先后攻克9大难题,创新技术14项。”建设指挥部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比如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技术的使用,保留了建筑材料的本色,实现了新馆、老馆建筑风格的“和而不同”。再比如“胜利之墙”使用的钢板,为体现历史的厚重,需让钢板自然生锈,同时要保证幕墙所有区域锈蚀均匀、色调一致。另外,生态环保理念也在设计、施工中得到体现,场馆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空腔拔风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节能技术,屋顶覆盖的绿化,也全部使用雨水回收系统浇灌。
不仅如此,施工速度也是紧锣密鼓。2个月完成2700根工程桩、780米地下连续墙施工,9个半月完成工程主体结构施工,3个月完成室内外装修和景观工程……为不影响工期,建设指挥部创新流程、优化工序,最终高质量确保了新馆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向公众开放。
纪念馆三期工程建成开放后,建邺区还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整治内容包括区域范围内7条城市主次干道沿线所有设施以及市政公共设施等,要求全方位整治。”建邺区建设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说,其中包括景观植被、道路铺装等景观环境提升,部分居民小区沿街主要界面改造等建筑立面改造,另外还有交通设施改造、弱电杆线整改以及标示标牌更新改造、管线下地等。据了解,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将在本月中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