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南京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来源:南报网   2017-09-13 08:52:00

  南报网讯(记者 江瑜)每天下午4点多,尹治生都熟练地将绿色垃圾桶从垃圾运输车上拖下来,推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前。垃圾投到设备里后,随着机器轰隆声的传出,这一桶餐厨垃圾被加工成有机肥料。

  尹治生是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桃源村的保洁员,周村社区是南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社区。从过去的垃圾混在一起清运,到如今进行分类,就地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两个多月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从今年6月底起,南京市选取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社区和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采取“二分四处理”模式,“二分”在农户家中进行,即将生活垃圾分类干湿两类,也可以称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湿垃圾为可腐烂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如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及动物内脏等;干垃圾为不可腐烂垃圾,如塑料袋、塑料瓶、卫生纸、废旧衣物、包装盒和各类纸制品等等。“四处理”则由社区完成,即将农户分类好的垃圾运到社区垃圾处理点,湿垃圾就地进行有机肥加工;干垃圾则进行再次分拣,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品,可回收垃圾由回收单位进行资源再生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运至本市垃圾集中处理单位,有害垃圾则由专门机构回收。

  记者前天在周村社区世凹桃源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上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绿色一个蓝色。周村社区书记幸义龙介绍,这些垃圾桶由社区统一采购,免费向农户提供,绿色桶装可腐烂垃圾,蓝色桶装不可腐烂垃圾。每天早上和下午,社区都会分两次来清运垃圾,早上收蓝桶,下午收绿桶,绿桶里的垃圾就在本社区直接处理。目前世凹桃源村的厨余垃圾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村垃圾处理需要。

  南京环保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为了改变农村垃圾直接倾倒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和改善环境的目的。谷里周村和永宁侯冲两个社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两个多月以来,已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四成以上。下一步,生活垃圾分类有望在全市农村社区推广。

  新闻链接

  从一个泔水桶到两个垃圾桶——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环境提升

  劝导员向农家乐的商户讲解垃圾分类方法。 本报记者 崔晓摄

  谷里街道周村社区农村垃圾分拣中心,工人对垃圾进行发酵处理,转化成生物有机肥. 本报记者 崔晓摄

  林庆河是世凹桃源庆和居农家乐餐厅的老板。餐厅由老林老两口和儿子、媳妇打理,他每天都会叮嘱老伴和儿媳妇,客人走后收拾桌子,要把香烟头、塑料袋、餐巾纸等挑出来,再把残羹剩菜倒进专门的垃圾桶。“过去我们都是一次性桌布一包就扔,现在一定要先分拣。”他说。

  和庆和居一样,世凹桃源村的22家农家乐餐厅和14户村民,家家户户处理垃圾的习惯都有了这样的改变,从过去的一个垃圾桶装所有的生活垃圾,到现在厨余垃圾分开放在专用的垃圾桶里。从一个泔水桶到干湿分离的两个垃圾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农户的生活方式。

  探访厨余垃圾不出村就能处理

  前天下午4点多,周村社区居委会后面一幢不大的建筑里,一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正在运转。“9月11日,环境温度27℃,物料温度51℃,处理量120公斤……”房间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台账,记录着每天厨余垃圾的处理量,台账除了记录厨余垃圾的重量,还要记录当天的气温和垃圾处理前的温度。房间一角的蛇皮袋里,就是已经处理好的厨余垃圾,倒进处理设备的烂菜叶子、残羹剩饭变成了土黄色的粉末,这是有机肥料。

  “不要小看这台设备。”操作设备的保洁员尹治生说,臭烘烘、混着油污的餐厨垃圾被设备“吞”进去后,会先脱水,再脱盐,原因是盐分太高影响有机肥质量,最后粉碎烘干,变成没有异味的有机肥料。这台设备不会产生废水,真正实现环保处理。和过去相比,每天清运垃圾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生活垃圾还是以厨余垃圾为主,不出村子就处理,往外运的就少了很多。”

  尹治生操作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其实是农村垃圾分类中的第二步,分类的第一步是在农户家中。在世凹桃源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绿色和蓝色两个垃圾桶,第一步垃圾分类就在这里,餐厨垃圾扔在绿桶,普通垃圾扔在蓝桶。“你看,菜叶子、剩菜剩饭倒在绿色的桶里,其他垃圾倒在蓝色的桶里,分开装,不会搞错。”村民芮大爷说。除了农户,世凹桃源是美丽乡村旅游景点,村里的农家乐餐厅有22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厨余垃圾,开展垃圾分类后,农家乐餐厅的泔水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专用的垃圾桶。

  探究农村垃圾分类这样开展

  “一次性筷子、餐巾纸、塑料袋不能放进绿桶,要放进蓝桶。”这样的话,周村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汤晓丹已经记不得说了多少遍,世凹桃源村的每一户村民,都听过她的上门劝导。周村社区是全市两个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社区之一。今年6月28日,社区开了动员会;6月29日,垃圾分类工作启动。

  “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每人‘承包’几户农户,一定要让每一个村民都知道垃圾分类该怎么做,有什么意义。”周村社区书记幸义龙说,垃圾桶和垃圾袋由社区统一购买,免费向农户提供,社区还组织了一支宣传队伍,社区党员、志愿者加入其中,反复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对于农户来说,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开始确实挺难的。”幸义龙不回避地说,最初遇到了农户的抵触,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农家乐餐厅的泔水桶里,也常常是烟头、筷子、塑料餐具混在里面。现在要求他们改变习惯,很多人觉得‘太麻烦了’。”

  除了宣传到人头,为了鼓励农户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周村社区开展了积分制,对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的农户增加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在社区的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领取景点门票。上门劝导加积分鼓励,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在世凹桃源村,垃圾分类已经深得人心。

  记者在社区采访时看到,在每一户的垃圾桶旁边,都摆着一个垃圾夹,保洁员上门收垃圾时,会检查一下绿桶,把里面混进去的其他垃圾夹出来,以保证垃圾分类准确到位。

  探索环境改变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从世凹桃源村起步,如今在江宁谷里街道,农村垃圾分类还在大塘金、徐家院子等另外两个美丽乡村景点推广,下一步,街道还准备在非美丽乡村景点村开展这项工作。本月,谷里街道的垃圾分拣中心将投用,除了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将实现无害化处理。我市另一个试点社区——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辖区内有3个居民小区、9个自然村和1个美丽乡村景区,住户约1600户,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根据两个多月以来的试点情况,试点社区已实现垃圾减量四成以上。

  据了解,国内最早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是浙江省,目前该省多个市已经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以金华市为例,改为“两个垃圾桶”后,农村垃圾减量达到七成。

  南京环保部门相关人士认为,从开展试点到全市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不仅需要时间过渡,更需要多项保障。一是宣传发动,要让农户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二是经费保障,除了添置垃圾桶等设备外,还应该对农户进行必要的激励。三是处理能力的提升,社区应配备垃圾处理和分拣设备,以保证垃圾分类真正环保、资源回收。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和保护环境,对全市垃圾减量意义重大,环保部门人士认为,环境改善的背后是农户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污染不容忽视,过去垃圾直接倾倒、焚烧对环境影响极大。”相关人士说,开展垃圾分类后,农户世世代代以来垃圾处理的习惯将改变,由此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环保意识,环境好了,生活也更体面。

  本报记者 江瑜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