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最大伤兵医院曾设在东大
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6月6日是东南大学115周年校庆日,鲜为人知的是,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初,1937年10月初至11月下旬,在今天的东南大学校园里曾设立了抗日战争时期最大规模的伤兵医院,定名为“首都医院”。南京市方志办研究人员胡卓然经过多方查阅史料,努力还原80年前南京抗战史上这光荣的一页。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当时的中国红十字总会设立在上海,一开始主要在上海的租界内进行抢救我军伤员的工作。胡卓然告诉记者,根据他查询到的档案记载,1937年10月初,中国红十字总会根据局势计划设立一座大规模的医院:“伤兵集中于南京者过众,而当地军医院床位短缺。”宋美龄据此提出意见,医院选址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长刘瑞恒和红十字总会秘书长庞京周随即联袂在南京进行筹备。10月4日,庞京周向红十字总会报告:“首都红总会五千床位医院,已得蒋夫人同意开始筹备。”就在同一天,中国红十字总会首都办事处宣告成立,“择定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为处址开始工作”。随即,中央大学校园之中,著名的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以及各学院教学楼及宿舍,在1937年10月初都被利用了起来,迅速改建成了抗日伤兵医院。
1937年10月10日的南京《中央日报》发出报道《红十字会主办之首都医院,昨起收容受伤将士》,这显示,经过五天的紧张筹备,被定名为“首都医院”的伤兵医院最迟已从10月9日开始收治前线的抗战伤员。
胡卓然告诉记者,首都医院开办不到两个月,经费投入已多达11.782万元。足够的经费也确保了伤员得到优待。不仅医疗器械齐备(医院几天的筹备期里已添置了X光机),在南京11月份天气转冷时,每一名伤员均有棉衣。社会各界给首都医院捐助了“棉被、枕头、白布、毛巾、热水瓶、搪瓷器具”等,另捐献了一大批“糖果饼干”,进一步保证负伤将士的生活物资。
1937年11月17日,在上海沦陷,日军又进逼南京的背景下,红十字总会首都办事处不得不撤离南京,办事处运作的首都医院随即开始组织撤退。据记载,在南京开办一个半月里,首都医院救治了前线伤兵3381人,这还仅仅用上了医院的五分之三床位。首都医院约在11月21日前后完全疏散出了南京。“在短暂的筹备期之后,南京这座城市可以设立这样高效运转的大规模伤兵医院,无疑是南京抗战史上光荣而值得纪念的一页。”胡卓然说。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