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批11个项目将试点“微更新”
南京日报讯(记者 毛庆)老城区大拆大建容易“伤筋动骨”,因此改造更要“温柔细心”。如何通过“微更新”,用小而美的改造,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是当下城市治理面临的新课题。前天,由市委社建工委等部门策划的南京公共空间“微更新、微幸福”活动(试点)正式启动,首批11个“微更新”项目今起开始寻找设计师(更多内容详见5月15日南京日报A5版)。
“‘微更新’花钱不多,但正是这些小改变,让一批公共空间变得有色彩、有活力、有设计感,深受社区群众欢迎。”市委社建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微更新、微幸福”活动(试点)以需求为导向,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微公共空间,以功能提升为核心,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重塑生活区域功能,提升小微空间人居生活品质,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中感受到变化、体会到幸福。首批11个项目,大到一个文体公园,小到一段主干道旁边的围墙,还有一些居民广场、社区活动广场等,都将通过设计师们的创意焕然一新。
该活动今起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布试点项目任务书,广泛征集规划师、设计师及各方有意愿人士参与。5月下旬召开试点项目设计说明会。7月底前,完成试点项目现场查勘、项目设计方案。由主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会同试点项目所在区、街道、社区和居民代表组成评审组,对征集的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选出最佳方案。各试点区根据评选结果,对试点项目进行“微更新”。11月中旬,主办单位将对试点项目成效统一向社会进行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