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有尊严地融入社会
□王馨
一位残疾人朋友说自己最怕出门,有次去看病,因为轮椅上下公交比较耗时,就有乘客当他的面抱怨其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甚至说残疾人就不该出门。南京有超过50万的残疾人,我们在公共场所偶遇的残疾人却并不多,这位残疾人朋友的顾虑或许可以解释原因。
新版的《南京市残疾人保障实施办法》5月1日实施,其中更多强调了属于“非强制”的内容,倡导社会各方面主动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让残疾人更加有尊严地出门。比如只要有残疾人证就可以乘坐公交地铁,导盲犬也可以上公交“坐”出租;残疾人在本市道路停车泊位免费停车2小时;公共停车场应设置专用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等等。
新政实施的同时,要让残疾人喜欢出门,像健全人一样充分享受这个城市的发展,社会方方面面还需要做更多。比如,很多盲道仍被占用,残疾人专用电梯成摆设等等新闻常年“不绝于耳”,甚至常见到无需称其为“新闻”,这其中暴露出监管缺位的问题;再比如,针对残疾人的免费服务目前局限在政府出资的公共机构,对于非政府主办的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虽然在政策上鼓励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优惠,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鲜有单位主动执行;此外,全社会尊重残疾人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市民埋怨轮椅上公交太慢时,是否想到过起码的尊重?当一个市民广场的管理方给广场四周加装隔离栏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这也挡住了轮椅的通道?
有去伦敦、纽约、柏林等城市旅游的人总会疑惑,这里怎么这么多残疾人?细想细观察后就会明白,原来在这些地方,残疾人出门很方便,不仅处处都有无障碍的设施,残疾人也能处处感受到身边人善意的帮助。在美国,对残疾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极细,保障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权利。伦敦有个城市宣传标语就是一位残疾人的评价:在伦敦,我感到自己不那么残疾了。
对于残疾人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尊严地出门,相关部门应该更多主动作为,让那些保障残疾人利益的硬性规定落实到位,让违规的单位受到惩罚和教育;所有的公共场所也应该有所作为,无论博物馆还是植物园,应主动考虑到残疾人的利益,不仅应给予门票上的优惠,还应健全内部设施,让残疾人能有尊严地享受这些文化服务;当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帮助残疾人的意识,伸出手来帮一把不是“好人好事”,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基础修养。尊重残疾人不是礼貌,而应是本能,是主动自觉的意识。希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顺畅地走出家门,有尊严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