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音乐小蜜蜂,5月采蜜背回来

卞留念。 图片由本人提供
出生在南京,在南京接受了完整的教育,每年都要回南京,长期向世界介绍南京……被称为“音乐鬼才”的著名音乐家卞留念,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自己比作“南京音乐小蜜蜂”,5月的江苏发展大会,他要“采蜜背回来”。和记者聊起自己的南京情缘,卞留念地道的南京话脱口而出:“3天3夜也说不完哎!”
“我是南京老红花”
1962年3月,卞留念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人家。父亲是个京剧迷,儿时的卞留念经常跟着父亲去听戏,从小便也爱上了京剧,在样板戏盛行的年代,8部样板戏的许多唱段,他信手拈来,开口就唱。7岁,卞留念进入了小红花艺术团。
“记得当时小红花来学校招生,老师说:‘同学们把手伸出来’,干什么呢?看手型。”卞留念说,“我虽然人不高,但手指细长,演奏弦乐的条件比较好。于是就被选中去了小红花学大提琴。”在小红花,卞留念除了主攻大提琴,还要学月琴、打击乐、唱歌、跳舞……练就了吹拉弹唱一身好本领,为他逐步成长为集创作、编曲、演奏、合成、演唱于一体的现代音乐人打下坚实基础。“这个培育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以后的发展就不会这么好。”卞留念说。
至今,卞留念仍笑称自己是“南京老红花”。南京青奥会闭幕式,让卞留念永远难忘。这朵“南京老红花”,与南京小红花、四小凤一起表演,他身着镶嵌数十颗水钻的鲜黄色T恤,在聚光灯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威亚伴随悠扬的音乐缓缓升高,激情的汗水在空中肆意挥洒。在35米的高空中,卞留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二胡、中国音乐。
“南京是我音乐灵感的土壤”
多年来,卞留念制作完成了3000多部音乐作品,不仅高产,而且精品迭出,《愚公移山》、《欢乐中国年》等一批优秀歌曲在国内广为传唱,与此同时,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央视春晚、十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中,堪称大型演出音乐设计的“第一人”。卞留念也被誉为中国新民乐运动的奠基人和中国流行音乐领军人物,他把自己掌握的弹拨乐系列、弓弦乐系列、吹打乐系列等百余种中西乐器运用到创作与演唱中,并将这些乐器与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被业界称为“音乐鬼才”。
卞留念的创作灵感总是源源不断,每次都会带给观众惊喜。卞留念说,这些灵感都来自于同一片土壤——南京,“我还有很多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在南京储蓄的。”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我都是在南京度过的。教育生态链非常完整,这是南京培养艺术人才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也正是得益于此。南京地域包容性很强,南北通达,加上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让我的艺术之路得以越走越远。”卞留念说。
“愿做音乐小蜜蜂”
卞留念目前致力于国际间的音乐交流,他要将民族音乐推广到全世界,与国际顶级乐队“神秘园”合作的《莲花》等曲目,已经成为流行乐经典。“用民族的东西开路,这是我做音乐的宗旨,但在坚持民族音乐的同时,我会吸收国外的一些东西。每年我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国外做中外文化交流工作。”通过音乐让世界了解南京,是卞留念在文化交流中致力的部分,“我想用音乐向世界展示我的家乡南京,古老的历史中蕴含着蓬勃的朝气,青春南京、笑容南京、美丽南京、阳光南京,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
2014年,卞留念在家乡举办了从艺30周年作品音乐会,名字就叫《留念南京》,“很多像我这样常年漂泊在外的‘南京的儿子’听到这首曲子时,都会潸然泪下,而我也把自己对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了音乐中。应该说《留念南京》是我对南京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用音乐诉说南京,这是我的梦想。”
5月,江苏发展大会将在南京举行,卞留念说,在这个时节迎来这样的盛会,是艺术工作者回报家乡的机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家乡更美更繁荣。”卞留念认真地写下了对家乡的祝福:“南京音乐小蜜蜂,5月采蜜背回来!”
本报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