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南京振兴制造业再发力 出台一揽子新政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4-23 09:23:00

  南报网讯 实体经济是南京经济的根基,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南京发展的优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昨天召开的全市制造业大会上,《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南京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两份文件新鲜出炉。

  这一揽子重磅新政将助推“南京制造”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南京制造”迈向“南京智造”,实现“争当江苏先进制造业排头兵”的目标。

  振兴制造业

  南京定下五项任务

  《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南京振兴制造业的五大任务,明确了23条、50项具体举措,其中不少涉及真金白银的大力度支持,更有不少是南京区别于省相关政策的“自选动作”。

  ◆任务一: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亮点举措】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每年确定百项重点工业产业建设项目和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择优支持一批高端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实施市重点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项目计划,每年择优扶持20个以上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列入市智能工厂重点建设计划的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启动奖励。将每年择优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补助。

  ●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对重点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制定控制目标,在国家级开发区推广“区域能评+区域能耗标准”。鼓励企业将通过节能技改或落后产能淘汰后形成的节能量参与全省的节能量交易。对列入工信部绿色园区的开发区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列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牵头申报单位,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配套奖励。

  ◆任务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加快技术攻关和研发进程

  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标准质量和品牌建设

  加快产业优秀人才引进

  加快企业互联网化发展

  【亮点举措】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被列为省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的建设单位,在组建初期三年分别给予不超过300万元、100万元奖励。每年择优支持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分别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每年组织实施2-3项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新产品产业化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资金补助。支持骨干企业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市、区两级对成效显著的共同予以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支持各区(园区)按股本出资与院校共同建立成果转化基金、建设大学科技园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在宁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各区(园区)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创新载体,推进技术交易和本地产学研项目产业化,对成效显著的给予50万-500万元奖励。

  ◆任务三: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打造制造业领军企业

  打造行业单项冠军

  打造历史经典产业

  【亮点举措】

  ●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对国家认定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市级相关专项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省认定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对市认定的给予不超过30万元奖励。

  ●制定实施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培育历史经典产业示范工作室、示范企业、示范产业基地(街区)。对重点发展的云锦、金箔、陶瓷、金银细工、盐水鸭、中药、雨花茶等七类历史经典产业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

  ◆任务四:强化要素引导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强化产业发展基金运作

  强化工业集约用地

  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强化产融合作推进

  【亮点举措】

  ●2016—2020年,市政府每年出资2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依托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出台南京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方案,基金规模不低于400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领域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突出重点、市区联动、专业运作”的原则,加快南京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整合资源。构建市区联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区(园区)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落地设立各自的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产业集聚。

  ◆任务五: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提升部门服务水平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营造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氛围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亮点举措】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手续削减和备案“网上登记”制度实施。开展“零用地”项目“不再审批”试点。在相关行业领域和江北新区、江宁区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对使用自有土地扩大建设规模的“零用地”技术改造等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试行“不再审批”。

  ●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各区(园区)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南京市“制造强市”领导小组,研究审议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工作,定期督查《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市贯彻意见等的落实执行情况,形成全市协同推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3年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去年,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在内的苏南五市,正式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昨天下发的《南京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明确了今后3年我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路径举措。

  根据《行动计划》,到2019年,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若干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达到世界和国内先进水平。

  创新创造能力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0%,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数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总产值比例达3.1%,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

  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5%左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42%;生产性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3%左右。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到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达到600家。

  智能智慧水平提升

  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的比例达到88%以上,智能协同制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推广。建成智能工厂示范企业20家左右,大中型企业主要生产工序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集聚科技顶尖专家65名,培养创新型企业120名,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1890名,引领青年大学生创业13500名。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达到41万人,形成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比例基本合理的格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860人以上。

  生态友好绿色发展

  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47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目标,大幅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

  新闻附件

  “南京制造”的雄厚家底

  ◆规模效益

  “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超过1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达2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四、全省第一。2016年,全市规上企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6.9%和12.8%。

  ◆产业结构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首度超过石化、钢铁、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实现五年翻番,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实现三年翻两番。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底的27%,提升到2016年底的38.7%。

  ◆创新能力

  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13家、225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31家和60家,领先于国内同类城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166家,居全省前列。

  ◆绿色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5.67%,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降幅在全省名列前茅,荣获“省节能工作突出贡献奖”。

  ◆企业竞争力

  2016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1家,高新技术企业1698家。培育了一批“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标签:

责任编辑:戚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