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外秦淮河238户渔民告别“水上漂”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4-21 09:04:00

  整治清理过后,外秦淮河河道显得分外清爽。 本报记者 吴彬摄

  去年市级重点项目纬七路东进工程(二期)跨河桥梁顺利建设和七桥瓮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工程,在推进过程中碰到了“大障碍”。该工程所经过的中和桥至上坊桥之间的外秦淮河上,长期漂泊着300条渔船。这些渔船不仅影响纬七路跨河大桥建设,而且水上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严重影响了水环境。238户渔民以微薄的渔获及打零工为生,吃住在船上或岸边搭建的简易窝棚,过着艰苦而漂泊无定的日子。

  面对这一状况,秦淮区转变思路,把重点工程“障碍”转变成为“民生改善工程”。为了改善这批群众恶劣的居住环境,提高渔民生活水平,同时也确保纬七路东进工程(二期)跨河桥梁顺利建设和七桥瓮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秦淮区去年起对秦淮河干流的船舶进行整治清理,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渔民船上,站在他们角度开展深入细致工作,238户渔民被安置上岸,告别了数十年“水上漂”的生活。

  “通过进行渔船清理和渔民安置,把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的‘障碍’,转变成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民生服务,打造了一项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一举多得。”秦淮区相关负责人昨接受采访时说。

  多艘渔船漂泊外秦淮河,渔民吃住在船上

  十几米长、两米多宽的渔船里,住着一家几口人,吃喝拉撒都在船上解决;船行一处,舀起河水放点明矾沉淀,再烧几条捕捞上的鱼,就是全家人的饮食……曾几何时,这是南京秦淮河上几百户渔民的生活,船即是家,家即是船。

  外秦淮河中和桥—上坊桥范围内,像这样的船原有300条,渔民238户。“他们大多没有文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秦淮区光华路街道人武部部长黄公民告诉记者,“这里大部分渔民隶属原秦虹街道七里街渔业大队,2007年秦淮河二期环境整治渔船清理时,对这批渔民进行过一次性安置或发放过一次性补助费用,并对渔船、网具进行了收购。但有些渔民后来又回到水上生活。还有部分渔民是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以后,陆续驾船从其他地方进入该段水域的。”

  “渔民的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生活污水、粪便直排河中,船头取水喝、船尾倒垃圾,不仅污染水体,对渔民自身健康也很不利。”高桥社委会副主任李存亮说,300条船聚集在此,部分渔民还在河中放置了捕鱼工具,最大的渔网面积达1万平方米,严重阻碍了纬七路跨秦淮河大桥工程;船上渔民和岸坡自建房居民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倾倒进秦淮河,对水质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七桥瓮断面水质影响很大。

  秦淮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渔民生活很困难,政府在推动整治时,没有采取驱赶、取缔等简单手段,而是设身处地从群众利益着想,将其作为一项联系群众、服务困难群体的民生工作,一户一户洽谈、协商,把工作做深、做细,最终取得了多方满意的结果。

  多部门联手清理,渔民告别“水上漂”

  黄公民介绍,这次秦淮河干流整治和船舶清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去年3月至去年底,完成船舶清理离场等任务;第二阶段是今年元月至今,开展渔民的保障安置等后续处理工作。

  “面对渔民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生活和住房条件差、清理工作量大等问题,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目标任务。”秦淮区相关负责人说。市建委、南部新城管委会、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海事局、市农委渔政处等部门,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力帮助。

  船舶清理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重。光华路、红花和秦虹三个街道承担了主要任务,他们成立工作组,展开详细的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协调开展工作。

  截至去年12月底,整治行动共清理并破拆所有封航区域住家船121条、捕鱼作业船179条共300条船舶,渔网渔具2000余条,拆除岸坡自建房屋5处共845.49平方米。保障了纬七路东进工程按期施工和七桥瓮国控断面水质改善,有力地支援了南部新城开发建设。

  多种手段托底,确保渔民上岸能“站稳”

  渔民世代以船为家,要想让他们上岸,首先要解决怎么住,然后是怎么“活”。秦虹街道信访办主任朱建国介绍,对于这238户渔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上岸安置。部分符合政策的渔民,政府为其办理了经济适用房托底保障,目前已有部分人通过了初步审核,顺利的话,下月公示后就能拿房。另一部分渔民则可选择领取租房补贴、购买共有产权房或租住廉租房。对其船舶,则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偿。

  朱建国说,为解决渔民上岸后的生计问题,政府除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外,还千方百计为其寻找工作,目前不少人已走上了协管、服务员、保安等不同岗位。渔民许宏成告诉记者,捕鱼没有固定收入,他现在正在参加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学习一技之长,以后可能从事餐饮工作。

  据了解,船舶清理结束后,秦淮区将继续推进外秦淮河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把七桥瓮河湾地区打造成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大型湿地生态公园,使其成为南部新城的“绿肺”。

  本报记者 马立 查金忠

  本报通讯员 谢江平 祝鲲鹏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