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江志伟:从医数十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4-05 15:08:00

  中国江苏网4月5日南京讯(菡萏)能坚持初心的人并不多,将初心绽放到极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江志伟主任从医数十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阐释了“医生”的深意。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3月15日上午,笔者来到了南京军区总院门诊大楼。初见江主任,是在一个陈设简单但不简陋的门诊室内。患者很多,但是医生却只有一个,即便如此,他仍用沉稳、和蔼、专业的言语安抚着每一个急躁的病人,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于患者太多(一个上午50人左右),江主任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只能将时间推到下午3点。临走前,我发现很多患者手里都有一个“加号条”,心中带着疑问离开了医院。

  下午三点,江主任如约出现在会客室内。“让你们久等了,刚刚结束完一台机器人胃癌手术,不好意思......”江主任边进来边解释道,很明显他脸上的疲惫尚未消退,但说出的话却让人如沐春风,也许,这才是“好医生”的标杆。

  一杯茶,一支笔,江主任慢慢给我们绘制出了他的内心世界。从青葱岁月的懵懂无知到不惑之年的沉着镇定,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但一切看起来又都那么不凡!

  梦想初长成

  1969年出生的江主任在青少年时期,除了成绩优异,其他似乎和一般的孩子无异,同样的对梦想一无所知,同样的对未来茫然无措。所幸的是,中学时期,成绩优秀的江主任在85年被学校优先推荐报考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之所以入考军医大学,缘起江主任的军人情怀。据江主任介绍,他的爷爷叔父辈都有部队出身,军人的崇高形象对江主任的军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时的江主任可不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他喜欢看书、热爱运动,一桩桩一件件都勾勒出了他大学时期的足迹,这些丰富的业余爱好造就了江主任后来敏捷的反应力,主观的能动性。

  大学毕业后的江主任,有了想法和主见,为了临床从医,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普外科深造。1991年考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研究生,师从黎介寿院士——江主任一生的恩师。幸运的江主任在硕博连读期间参与了黎院士领导下的重要课题——亚洲第一例小肠移植的临床研究。善飞能舞世人敬,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江主任不懈努力与认真执着,曾经连续坚守小肠移植病房三个月,成为打破亚洲记录团队中重要的一位,此研究项目也于1996年度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最好的态度,原不是废寝忘食不误一秒,而是不辜负,不辜负挥洒汗水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

  1996年博士毕业的江主任,因其优良的表现,被老师黎介寿院士留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做了普外科的一名医生。江主任这一做就是一辈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点燃自己,照亮他人!

  杏林春已满

  在临床事业几十年,历经岁月的打磨、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积,江主任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和傲娇,但是,对临床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爱却不曾淡却。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始终如一,他的临床成就则更为显著。

  每当提到“加速康复外科”,许多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江志伟主任。江志伟主任在“加速康复外科”和“机器人手术”上的建树,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据了解,“加速康复外科”不仅能显著地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的费用,还能改善术后康复速度。这种安全又快速的理念是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但是并不增加患者的返院率,这该是多大的智慧啊!

  很多患者对于手术都充满了未知的惶恐,术后的一系列不便更是困扰了大量的病人。而江主任听到了患者的诉求和心声,满足了患者“不作清洁灌肠,少用鼻胃管、引流管,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的需求。胃肠癌患者术后4-5天就快速出院的患者无不为之竖起大拇指,惊讶于精湛医术的同时心中隐藏着对江主任深深的感恩,这就是医生,这就是大爱。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也对“加速康复外科”进行相关调研。经过详细了解,她对江主任的这一贡献也是赞不绝口。她表示,一定要将这么实惠于民的好技术带到全国政协大会,带给全国患者,造福于民!因为“加速康复外科”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本身的经济压力,更加减轻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十年的研究与推广,日前,国家卫计委已成立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这标志着加速康复外科项目已成为国家战略。江主任也推选担任了全国结直肠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专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在旁人眼中,每每聊到“加速康复外科”,江主任就会开心得就像得了满分的孩子,仿佛浑身的疲惫都能即可烟消云散。他的自豪与热情无不展露着他对这一事业的热爱,那眼角的笑纹正是对“痴迷”一词的正确见证。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是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位痴者...

  润物细无声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所以作为医生,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理解他们,相互包容,真心交流,患者及家属也会看到你为他们的健康所付出的努力!”江主任如是说。

  这时,上午离开时关于加号条的疑问,顺势也得到了江主任的解答——“患者太多了,很多患者来一趟医院也不容易,如果他们等了很久仍得不到诊治的机会,他们就会很焦虑,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情,而且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所以,加号条可以让更多患者早日得到诊治的机会”。

  有心记录了江主任的一天,竟让我们为之汗颜,相较于江主任,我们虽不至于懒散,但真的清闲了:

  上午,江主任争分夺秒看了五十多位患者;

  中午,他匆匆吃了便装盒饭;

  下午一点开始他又做了两台手术。

  中途忙里抽闲匀出一小时给我们采访;

  一小时后,他还要参加院里学术会议......

  即便繁忙如此,江主任仍对每一个患者充满了热情和耐心,在他心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医人疾犹如医他疾”,也许这正是一个大家的境界——润物无声。

  无处不开花

  有一种人——疲于事业、淡忘生活,别人称之为:敬业!我却觉得少了点人情味...

  有一种人——事业与生活两不辜负,我想称之为:智慧!这样的人注定不平凡...

  在我的印象中,江主任应该属于后者吧。毕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高质量的手术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得到保证,而江主任的高成功率和高效率有目共睹。

  他总说“医学事业固然重要和忙碌,但是,生活也要兼顾。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我自己都不健康了,我还怎么要求我的患者健康呢?”

  他还说“做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艺术,美好的东西总能给人启发,我可以将这些灵感转化到我的工作中,所以生活和事业怎么能分开呢?”

  哦,是了,江主任的确是一位智者。

  患者很多、手术很满、讲座很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偶尔停下脚步赏花、爬山、打球、听音乐...。用他的话来讲“一个合格的医生,敏捷的反应力、良好的体力、强大的内心不可或缺,适当的业余生活和锻炼正是医生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完善自己”。

  所以,翻看一下江主任的朋友圈:科研临床有了、春夏秋冬有了、花鸟草虫有了、阖家欢乐也有了。江主任饱满的人生硕果正印证了“心中春常在,人间无处不开花”。

  做医生不易,做好医生更不易,南京军区总医院的江志伟主任用自己的言与行为每一个年轻后辈树立良好的医者形象。

  除了继续治病救人之外,江主任还在不停地学习和创新,能学无止境,是他对工作的必然补充,也是他自己的爱好使然,更是职业境界的提升。

  江志伟简介:


  1969年1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6年获临床博士学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技术5级,南京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型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

  主要学术任职:

  1.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2.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4.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腹腔镜与机器人专委员副主任委员;

  5.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6.中国抗癌协会CSCO肿瘤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7.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肿瘤营养学组组长;

  8.江苏省外科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组长;

  9.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ESPEN)会员;

  10.国际机器人外科学会会员

  学术奖励:

  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1996年参加小肠移植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3.以第一负责人获得:

  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一项;

  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

  江苏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各1项。

  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可支配研究基金约470万元:

  1.江苏省重点项目《胃癌加速康复外科规范化诊疗》(400万);

  2.南京军区重点科研课题40万元;

  3.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课题5万元;

  4.指导学生王刚主治医生承担国家青年基金课题30万元。

  学术专长:

  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江苏省医学拔尖人才;

  南京军区334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首届“中华肿瘤明日之星”;

  2004年评为第二军医大学A级教员;

  获得ESPEN优秀论文摘要奖(Travel Award);

  获军队优秀专业人才岗位津贴,荣立三等功一次;

  获得南京总医院首届“黎介寿医学基金奖”;

  2015年“感动南总十大人物”。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加速康复外科、胃肠癌机器人手术及肿瘤营养学的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有3篇论文获中华外科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论文入选科技部“领跑者5000”项目。《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与临床意义》一文Google学术引用率超过680次。

  2012年,将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首次写入《普通外科学》研究生教材;

  2015年,执笔完成中国首部《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外科中国专家共识》;

  2016年,执笔完成中国首部《胃切除手术应用加速外科中国专家共识》。

  目前完成机器人胃肠癌手术已超过1000例,居国内领先水平。

  在国际首次完成:全机器人下内脏全反位患者胃癌根治术;机器人下胃癌根治术联合经自然腔道标本拖出术;单孔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根治术;折刀位联合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等多个创新术式。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