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江苏智能助老装备研究会南京诞生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31 15:16:00

中国江苏网331日南京讯(记者 华诚)今天上午,江苏省智能助老装备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工人文化宫召开,这意味着针对老年人智能化科技应用方面的专业组织诞生。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据权威统计灵数字,截止2014年年底,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1579.23万人,占户籍总口的20.57%,比全国高5%。目前全省共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241.8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31%,其中大多数是两代老年人家庭。据调查,失能老人大都被送往养老机构的选择,但全省社会养老机构只有床位11万多张,占老年人数的2%。在此大背景之下,社会对居家养老和能减轻护理工作强度的智能助老服务科技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

一年前,江苏省一批智能助老装备领域的专家、教授倡议成立江苏省智能助老装备研究会,从事开发新产品,促进和信息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搭建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专业平台。该研究会目前已通过江苏省科协的批复和省民政厅的核名批准。

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秘书长危小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研究会将围绕调查和软科学研究,收集大数据,辅助政府相关部门推行智能化助老措施,服务老年群体,组织学术交流、研究和考察,推广各项助老公益活动。据悉,该研究会已发展300余名会员,会员单位7家。

研究会新当选理事长罗晓君也是一位传奇新闻人物。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2年前在高速路上遭遇一场严重车祸,心脏停跳20分钟,做了两次开颅手术,补上钛板,但奇迹般活了过来。失去颅骨的大脑,并未停止思考。罗晓君后来告诉记者,躺在医院有3年时间,其中一半时间是没有记忆,但这些经历给了他创造和创业的灵感。“我躺在病床上时,撒尿、翻身都要靠护工来完成。我深切感受到,病人需要的,是有尊严地被护理。”劫后余生的他再次创业时选择了智能助老产业,并立志后半生只做这一行,让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有尊严、有质量的活着”。目前他研发和生产了包括智能护理床、老年智能代步车、智能浴缸、智能拐杖等近百种产品并为专家和市场认可,他的特殊大脑也被圈内称之“最强大脑”。

 

 

标签: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