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活禽交易为何屡禁不绝

工商执法人员在主城区开展活禽交易检查。
本报通讯员
詹宁 陈秀珍摄
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市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六城区就已正式禁止活禽交易。近期,工商部门在全市部署活禽交易专项整治行动发现,主城农贸市场中公开销售活禽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周边门店或违法占道销售活禽现象依然存在,且经营户的交易手段转向地下,更加隐蔽。禁售令颁布两年多,活禽交易却屡禁不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昨天进行了采访。
农贸市场公开销售活禽基本绝迹,也有少数“顶风作案”
昨天,记者走访主城区的科巷、进香河、迎宾菜场等多个大型农贸市场,发现市场内的活禽交易都已绝迹。这些市场内售卖家禽的摊位不多,整齐摆放着处理干净的鸡、鸭、鹅,都是宰杀好的光禽。记者询问摊主有没有活禽卖,他们都摆摆手说:“早就不卖了。”
探访瑞金路农贸市场时,有摊主悄悄告诉记者,市场里面没有活禽卖,但附近路边有一家门面房,之前很多人去那边买活禽。当记者昨天找到这家门面房时,却发现这里已经改头换面卖起了水产。老板董某坦言,自己去年曾违规售卖过活禽,被查处后下定决心改行了。
近期,工商部门在全市部署活禽交易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发现,目前我市主城区大部分农贸市场管控得比较好,基本做到了没有公开销售活禽。但也有少数市场存在偷偷销售的情况,如建邺区虹苑农贸市场后场藏有活禽,南湖市场某经营户还有杀鸡、脱毛设备;秦淮区天盾农贸市场、创业大市场内还有个别经营户违规销售活禽。
在雨花台区梅山农贸市场内,有个摊位用塑料布遮挡住外围,看似封闭的空间里,摊主此前经常在此现场宰杀活禽并进行非法售卖。
“春节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就对辖区内所有可能涉及到活禽交易的经营户进行了排查,发现这家市场内有3户存在活禽交易行为,另2家经营场所存在宰杀活禽后留下的鸡毛、鸭毛痕迹。”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梅山分局工作人员杨磊告诉记者,通过逐个约谈和责令整改,大部分商户立即停止了违规行为,只有一个摊位还将活禽锁在后场,有顾客来买就躲在帘子里宰杀。最终,这家屡教不改的经营户,被执法人员按相关规定现场处以1000元罚款。
违规交易越来越隐蔽,街巷门面房和路边小贩成监管难点
在农贸市场之外,城区背街小巷和部分农贸市场周边的门面房,以及少数违法占道经营的摊贩,成为活禽销售的监管新难点。在最近的整治行动中,秦淮区坤鹏市场周边、五马桥地区和玄武区后宰门的某处门面房都发现了活禽销售。
上文中改行做起水产生意的门店,位于秦淮区五马桥附近,门口挂着某农副产品经营部的招牌。早在去年7月,这家店就屡次被群众举报。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光路分局局长孙宇镜介绍:“我们上门检查后发现情况基本属实,随即通知当事人接受调查处理,在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无效后,对经营户进行了立案。”
《南京市禽类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利用农贸市场摊点或市场外固定门店进行活禽交易,由工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经营者将面临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我们对该经营户下达了2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但其一直未缴纳罚款,2月13日我们又下发了《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孙宇镜说。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处处长王荣告诉记者,如今违规销售活禽的经营户手段越来越隐蔽。他们有的将活鸡藏在摊点之外的地方,有老顾客上门再去取来当面杀;有的将宰杀场所搬到了店铺二层的阁楼上;有的在菜场周边流动销售,无固定场所,与执法队员打起了“游击战”。
建议从源头控制活禽交易,加快集中宰杀场所建设
在今年以来开展的整治中,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1200多人次,检查农贸市场280多家、街巷门面房397家,取缔无照经营16户,宰杀非法活禽158只,没收违法经营鸡笼65个,责令整改23户。而2015年至今,类似的专项整治行动,市区两级已开展过10多次,较为有力地遏制了主城区活禽销售的高发势态。
“但不能否认,屡禁不止的问题依然存在。”王荣坦言,“近两年的整治和查处中,违规销售活禽的经营者总数在减少,但屡教不改、经常反复的依然还是这么几家老面孔。”究其原因,一来是市民消费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导致部分摊贩愿意冒风险进行交易。此外,目前为止全市规划中的活禽集中宰杀点尚未建成,许多想销售光禽的经营户无正规进货渠道,这也导致私乱宰杀和违规活禽销售屡禁不止。
相关人士建议,进一步做好活禽交易的管控,要重视控制好源头,加强对运输活禽车辆的管理,禁止活禽车辆进入我市活禽交易禁止区,对江宁众彩等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强化监管,一律不得向活禽交易禁止区批发输入活禽。同时要加快活禽集中宰杀场所建设,完善相关政策配套,为我市全面实行活禽定点宰杀、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张璐
通讯员 董国成 侯小伟 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