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打通支路“微循环” 为交通减压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2-24 10:02:00

  南京日报讯(记者 江瑜) 怎样让城市道路更通畅?不应一味拓宽道路,而要让主干道周边的“毛细血管”更通畅,靠支路来分解道路压力。日前,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完成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导则给出了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规划部门认为,街道设计要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发展。

  导则适用于南京新建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和既有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整治设计。道路依据交通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此外,根据特色属性还有景观性街道、历史文化街道、商业街、步行街等专用街道。

  提到南京的街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大的梧桐树。“在民国时最早的南京城市规划《首都计划》中,就有建立林荫道的设计。”规划部门专家说,南京主城区的主干道都有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如三中路的梧桐、北京西路的银杏、北京东路的雪松、太平北路的水杉等等。除了主干道,小街小巷也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专家将南京的街道称为“融于山水城林的有机街道”。

  不过,南京的街道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交通拥堵,宽马路大街区,车辆集聚,支路密度过低,城市交通微循环不畅;二是功能无序,路权分配向机动车倾斜,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步行空间;三是缺少空间活力,配电箱、电线杆等设施占用步行空间,让街道空间显得杂乱,景观和舒适性较差;四是缺少人文关怀,道路太宽,路口转弯半径大,威胁行人和骑行者安全。

  去年,南京的规划专家和交通专家曾组织了一次专题调研,在早高峰时对交通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对道路拥堵“对症下药”。当时,多位专家提出,南京的支路路网不够。“支路的作用应该是缓解主次干道交通压力,但在南京,支路却成了停车场,各种占道现象集中。”专家说,在导则中,规划部门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提出要合理设置机动车道的数量和宽度,非机动车道的设计要路权专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相邻时要设置不小于5厘米的高差作为分隔。导则还特别强调,要打通支路,提高支路的通行能力。

  为了保障行人和骑行过街安全,导则提出应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合理设置转弯导流岛和过街导流岛,鼓励建设地下过街通道。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