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 >江苏新闻 > 正文

0

东海县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惠及农民近30万人

来源:   2017-06-10 10:01:00

  中国江苏网6月10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王静)2017年大年正月初一,东海县城西郊的湖西村静谧而祥和。湖西村樊氏书屋主人樊振吃过饺子,早早地把书屋的门打开,不一会儿,村里的男女老少就聚满了书屋,他们或看书、或下棋,有的三三两两的低声说笑着,樊家的院子一下子就热闹起来,院门上“东海县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的铜制牌匾在新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樊氏书屋”门匾上的“耕读传家”活动是东海县去年以来实施的一项农村文化惠民实事——“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改革农家书屋现有管理模式,推行农家书屋进农家,并引入志愿服务行为,旨在方便农民阅读,满足农民阅读需求。该项目目前已实施70个村,惠及农民近30万人,广大村民人人说好,个个点赞。

  模式创新缘起央视报道和服务农民的文化初衷

  东海县地处苏鲁交界,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水晶之都。早在本世纪初,东海县就在全县农村基层设置农家书屋,到2008年全县346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2009年8月江苏省农家书屋现场交流会在东海县召开,专题推广了东海县的工作经验。但是,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农民阅读需求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僵化、农民阅读不方便、图书资源单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部分村的农家书屋甚至沦为文化“道具”。

  2016年4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相继大篇幅报道了东海县湖西村樊氏书屋长期义务服务村民读书的事迹,一时间樊氏书屋主人樊振一家几代人的雅行善举家喻户晓,也给长期以来一直想打破农家书屋困局的东海县带来真切启示。“农家书屋是农村基层最重要的文化阵地之一,但近年来暴露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农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无书可读,无处读书,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大门紧锁、落满尘埃。这种‘剪刀差’困境不打破,农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就无法满足,这将直接制约农村文化小康进程。樊氏书屋的做法给我们探索出一条好路子,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崇慧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迅即展开深入调研论证,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志愿服务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对现有农家书屋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农家书屋由村部转移到热心农户家中,同时,公开招募农民志愿者管理书屋。全县先期选取13个村试点,试点村选择村位置方便、家庭条件较好、责任心强的农家,将农家书屋从村民出入不便的村部整体迁移到该村民家中。石湖乡廖塘村的马如飞将自家三间堂屋腾出来供农家书屋使用,并取名“如飞书屋”。同时。试点村面向村中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热心村民等公开招募志愿者,每个书屋招募2-3人,组建“耕读”志愿服务小组,义务管理书屋。“耕读”志愿者主要负责图书的借阅整理、书屋设施维护等,每人每周服务时间不少于10小时。项目实施以来,农家书屋进出不便、无人管理的难题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的读书热情得到了有效释放,农村的读书氛围日渐浓厚。廖塘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文娟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到“如飞书屋”翻翻书,周六周日更是泡在书屋里,在她的带动性,村里的十几个孩子都成了书屋的常客。牛山街道湖西村樊氏书屋耕读志愿者、樊氏书屋主人樊振边招呼村民边向我们介绍说,整个寒假里每天都有二三十位村民前来读书,现在他的父母和弟弟都当上了“耕读”志愿者。樊振的父亲樊继学乐呵呵地说:“耕读传家是我们老樊家的家训,孩子搞起这个书屋让大家都来看书,是个大好事,我们都很支持。”经过七八个月的试点,东海县及时总结了经验,并及时进行了推广,到目前,“耕读传家”农民阅读服务项目一下子推广到70个村,受惠农民近30万人。

  做“活”书屋把农民留住

  把书屋搬进农家,方便农民进出阅读只是第一步,东海县“耕读传家”项目的重点是搞活书屋,让农民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他们一方面在优化书屋阅读环境上做文章,尽可能让书屋更舒适。乡村集体出资为书屋添置了桌椅、饮水机,安装了空调和网络设备。县图书馆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丰富图书种类,让农民有书可读。县乡财政先后投入了60多万元,针对农民阅读需求,购买了少儿、养生保健、文艺文化类图书充实书屋。东海县文明办还发起“人捐一本书,书香润晶都”图书公益募捐活动,并发动县内爱心企业“手拉手”进行“对口”捐赠,先后募集各类图书4.3万多册。县开发区葛宅村妇女主任陈艳香将家中的藏书300多册全部捐给村里的书屋。湖西村樊氏书屋现在的面积到达400平方米,藏书4万多册。青湖镇阚朱洲村农民阚吉林一人捐款8000元为村里书屋—朱洲书院购买图书。面对采访,这位以养猪为生的朴实的农民说出的话既淳朴又深刻:“看到村里的孩子没有书读,俺心里很急,以前不知该怎么做,现在村里建起了书屋,自己能帮上些忙,心甘情愿!今后我还会不断捐钱出力。”县广电网络公司给每个书屋免费接通了宽带网络,给村民免费提供上网服务。曲阳乡赵庄村书屋还建起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六台电脑供村民使用。今年初,在县图书馆的帮助下,邻近的书屋还建立了图书交流制度,组织“热门”图书定期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农业科技类在第二个书架的第三排,里面就有地瓜种植的书……”我们在驼峰乡董马村的农家书屋——凌波书屋采访,耕读志愿者张善东正在为前来看书的农民挑选图书。他说:“以前,农家书屋的书籍缺乏,想读书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无书可读、无可读的书。现在好了,我们的书不但丰富了,还能定向交流”。

  乡村文化聚合体与乡风文明新引擎

  东海县“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行动实施一年多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石湖乡廖塘村“如飞书屋”看到,六七个孩子在书屋了看书,两位村民在一边下象棋,院子里有四五位村民在咿咿呀呀地唱小戏,马如飞家俨然成了乡村文化大院。采访中得知,马如飞是个文艺爱好者,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样样喜欢,经常召集村里爱好文艺的人在家里表演节目,还连续八年在自家院子里搞农民春晚,深受村民的欢迎。石湖乡团池村江铃书屋耕读志愿者乔江铃爱好书画,他在书屋里办起了书画培训班,免费教村里的孩子绘画。事实上,东海县将农家书屋搬进农家后,每天吸引着大批农民前来看书下棋、写字绘画、吹拉弹唱,小小书屋成了农民文化“沙龙”,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风景。今年正月初三,廖塘村第八届农民春晚在如飞书屋前举办,52岁“耕读”志愿者王学江领着村民诵读《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台下本村及邻村的村民齐声跟读,场面非常热烈。

  文化的浸润提升了乡风文明。“耕读传家”项目的实施直接将志愿服务的理念传播到农民中间。目前全县共招募农民耕读志愿者93人,通过这批志愿者的义务行为,广大农民对志愿服务文化有了零距离了解,受此影响,桃林镇北芹村、驼峰乡前蔷薇村等还纷纷成立了农民志愿服务站,村里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岗、清洁岗等志愿服务岗位,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党员和热心农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青湖镇阚朱洲村“朱洲书院”志愿者阚吉林对我们说:“只要有时间,我争取每天都到书屋来服务”。事实上,阚吉林不仅义务服务书屋,还同时负责村庄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巡查等职责。阚朱洲村支部书记卞权威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耕读传家”项目在服务农民阅读的同时,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让广大农民通过身边的人和事零距离了解志愿服务活动,进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他们村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事情明显多了起来。村民阚大可的女儿阚婷婷得了白血病缺钱医治,阚朱洲的村民几天时间就自发捐款2万多元送到阚大可手中。

  “东海县123万人口85%左右在农村,我们在农村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通过“耕读传家”这样的文化惠民实事,寓教于乐,让农民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县委书记朱国兵说。在“耕读传家”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东海县组织各村把书屋建成文化堡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每个书屋的周围都精心绘制一批贴近生活、导向鲜明、新颖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德文化墙”,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同时,在每个村的书屋内设立了专门的“贤德簿”,由志愿者们及时发现并实时登记本村发生的诸如捐资助学、敬老爱老、邻里互助等凡人善举,并在村“贤德榜”上张榜公布。今年阚朱洲村进行首届美德农民评选,一下子评选美德农民20位,村里将这些农民的先进事迹图文并茂地在“朱洲书院”前的“阚朱洲村贤德榜”上张榜公布,村民反响强烈,在引导农民崇德向善、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标签:东海县;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农民

责任编辑:张良琴